我所嚮往的親子關係:「已讀不回,按讚不留言」。我嚮往做一個「已讀不回,按讚不留言」的爸爸,但是我承認,我沒有做得很好,我對孩子的臉書按了讚,有時忍不住還留言。我不但已讀必回,有時還會去簡訊問安。我是個非常黏孩子的爸爸,我「複製」了我那個超級囉嗦又愛訓誡、滿口人生大道理、隨時翻我書包批改我日記的爸爸。
複製是一種生命的無奈,DNA的存在就是為了複製生命。
我原想反抗這一切,我不但沒有成功,反而變本加厲的複製這一切。我把對爸爸的批判轉為對孩子的開明,給予他們最大的自由和選擇。為了急切的傳播這樣的觀念,我寫了很多幽默的親子教養書,因為書籍暢銷到成了一種潮流後,讀者都可以任意窺探到我孩子的成長和生活。他們已經被讀者「監視」了。
無心無意複製批判
從這角度看來,我是換了一種更高明的方式在影響我的孩子,我所謂的「複製」便是這個意思。這8年台灣大哥大基金會舉辦了「簡訊文學」比賽,讓大家用更精準的文字來反應自己的心情。其中有不少反應現代親子關係的精采作品:「女兒,別倒貼,又不是春聯。」「媽,你是想唸我,還是想念我?」「媽媽,自己的國家自己救。」「孩子,自己的晚餐自己做。」「媽,我搬家了,不是租的。」「我第一次看到老爸對我豎起大姆指是在臉書上。」「老媽第一次說我讚是靠臉書。」這些幽默的臉書反應了現代親子在生命價值和生活態度上有明顯的世代差異。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這兩則簡訊:「媽媽,可不可以只按讚,但是不留言。」和「我已讀你的已讀。」我就是從這兩則簡訊,發展出一種自己最嚮往的父母親對待孩子的放下和信任的哲學,那就是「已讀不回,按讚不留言。」於是我決定去請教我那已經生了兩個幼兒的女兒,聽聽她的說法。(臉書教會我的事5)
《青出於藍 小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