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雲
我的朋友從洛山磯來,說要去看海。
想要培養高遠情懷時,常常會想去看看海,也是看海上的天空;我想朋友在美國過的日子可能太忙、太累、太悶了。
我們坐捷運去淡水。
改造後的淡水,有一大片向河口推出去的草地,我們在圍欄邊,看河,也看對岸的觀音山。周圍的遊人不多,並不吵雜,顯得我的朋友更安靜了,也許在回憶曾在台灣生活過的歲月,到底是在想著哪一段的過往呢?我安靜地陪著他。
起風了,我回頭看看河邊的商店,還沒有人在賣風箏呢。這不正是放風箏的季節嗎?
淡水很不一樣了。我的朋友說。
我看著朋友鬢角的白髮,點點頭。
功成名就之後,日思夜想的,卻是過去的艱難和青澀的夢想。
那些不就是把你推向功成名就的力量嗎?
夢想實現了,就無路可走。
你的心空虛了,才會無路可走。
那麼,請治療我的「空虛症」吧。
回顧一下你所謂的「青澀的夢想」,其中有多少的成份,真正是你個人的夢想?有多少是父母的期望?有多少是周遭環境的壓力?
你是說,我實現了嚮往的夢想,那些,卻不是我自己真正想要的……?
心理學中有一個名詞叫做「虛假的自我」,那其實只是包裹真實自我的一層硬殼。它很有用,可以用來應付父母、他人的期望或冷落,以及外來的種種要求和壓力,它是一個保護層。久而久之,那層厚厚的硬殼不但擺脫不掉,而且,我們會忘了自己的「真面目」。
露出真面目是有危險的。
是的,自我成長就是人生最大的冒險。不過,只要開始把舊殼敲破一點,光線就會照進去了。
那麼,我還是有路可走的。我的朋友彷彿在喃喃自語。
我們向著渡船口走去,去漁人碼頭、去情人塔上俯看淡水出海口。
我送朋友坐上了火車,他要坐好久的車,去那個從未去過的台東。他說真想去太平洋旁邊慢跑。
太平洋的另外一邊是他的功成名就,而這一邊,或許有他想尋找的答案。
為了自己的真面目,我們都還有好長好長的路要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