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由一群紀錄片工作者合力完成的紀錄片《太陽,不遠》,在10月31日重回今年太陽花運動現場、立法院外公開放映,許多人又流了一次眼淚。

導演們採取了許多不同的主體和觀點,無預設立場的切入運動發生前後的一些面向。例如抓住麥克風的領導人從頭到尾的心情轉變?快速加入的公民團體和學生團體之間的溝通?國家機器扮演的角色?許多前後加入的志工們各別不同的遭遇和心情?

我常和一些在大學或中學任教的老師聊到太陽花運動的種種,一種是鼓勵學生的參與,甚至再花時間替學生補課。這些老師認為因為有太陽花運動的出現,給了許多對未來茫然的年輕學生一線曙光,他們學會關心社會不同議題,並付諸行動。

另一種老師諄諄告誡學生說,好好把書念好,加強自己的實力和專業能力才是真的,別跟著那幾個學生領袖後面跑,整場運動結束,只紅了那少數幾個人。

拒絕傳輸功利思唯
我如果是老師,我一定是前者,因為我不再希望我們這些戰後世代的人繼續貫輸利己、競爭、成功的那樣功利思維給下一代,因為就是這些自私自利的觀念,讓戰後世代留給後代子孫的大部分都是爛攤子。

我有一群不同世代導演所組成的小蝦米團體,在太陽花運動中始終扮演的是支持者。柯一正導演在佔領立法院第一天就進去立法院的2樓,我在第五天受邀進去立院做短講,也就是在那次和柯一正的碰面時,決定再找一些熱心導演來鼓勵士氣。我打了一通電話給王小棣導演,已經回到山上的她,猶豫了一下,說好。

她很快就下山了,面對立法院內的學生熱血沸騰的鼓勵著,並且決定明天再找藝術學院的學生們用布條圍住立法院,說是建立一條護城河,保護立法院內的學生們。

她離開時眼中泛著淚,對我說:「這些日子我要留在山上陪黎明。你知道,她……」我說:「我知道。妳放心,我們會守住這裡。」
望著她離開的背影,我眼中也有淚,也更明白她接電話那一刻的猶豫。

小野《青出於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