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咖啡?還是賣包子?
大概多數人會選擇前者,他也是基於「飲料」生意好做,賣咖啡6年生意卻始終不見起色,2年半前,一念之間轉戰賣包子,研究作法、堅持不加增效率的化學添加物,訴求養生的包子饅頭,一舉把生意做出口碑,浪漫的咖啡創業、日日苦等客上門,紮實的包子饅頭、顆顆讓客人等候,原址、原店、原老闆,咖啡店成功轉型包子店,算是小傳奇,他的心得:很累!但很實在!
這是間非常不起眼的包子饅頭店,走過、路過很容易忽略,沒有像樣的裝潢、醒目的口味標示,甚至還混雜著賣咖啡的menu、器具,但午後這家小店,卻不斷有客人進出,甚至最好事先預訂。
「人生,一定要找到1個著力點!」締汶島包子饅頭店老闆江再傳說,包子,帶他找到這個施力點。
原本,他在台北民樂街現址開締汶島咖啡簡餐店,店名源自東帝汶的締汶島咖啡豆,不酸不苦,取其中庸之道,但他的咖啡生意卻也做得不上不下,十分平庸。
自己摸索不拜師學
「我的咖啡叫好不叫座,主因這裡的生意,只有中午1餐、晚上就沒人。」經營6年,業績始終停滯不前,月賣10餘萬元、不賺甚至會賠,回想那6年,他天天巴望、等待客人上門。
2年半前1個周日下雨天,眼看又是慘淡一天,客人約他上法鼓山,他索性店門關一關,原無任何宗教信仰、甚至自述略帶鐵齒性格的他,在繞佛過程,突然靈感直衝腦門:想做包子饅頭。他的解釋:「如有神助般做起包子饅頭。」事實上,也是咖啡簡餐生意亟需轉型,他火速撤掉簡餐桌子,改放製作饅頭的器具、檯面。
「決定賣包子饅頭時,我完全不會做,甚至買進攪拌機、發酵箱、蒸箱等二手器具後,我還是不會做。」江再傳固執地不拜師學藝、不就教食譜,「我去台中1家包子店、遠遠地看了2小時,看流程怎麼操作,然後回店裡自己想辦法做。」
強調原料天然健康
鐵齒如他,自己摸索。「每個動作,我都思考:為什麼要這麼做。」攪拌,讓麵團組織變細;加酵素,讓口感吃起來不黏牙,且有助麵團發酵;加冰塊攪拌維持酵母麵團21~22℃低溫,避免大腸桿菌繁殖;壓製,把空氣壓出來不會蒸出空洞。
一定要知其所以然,每個步驟全部思索清楚。說起來是固執性格使然,但也因擇善固執,他堅持不加化學添加物。
促進油水混合的乳化劑,他不用,因他麵團製作完全不加油;有助速發的泡打粉,他不用,選擇使用酵寶(天然酵母);增色添味的香料色素,他不用,芋頭口味看得見芋籤、芋塊,枸杞攪拌自成淺棕色澤;甚至連鹽巴,他也不認為需要添加。
江再傳認為:「不是加了五穀雜糧,就叫養生饅頭。」他認為所用材料,都不宜有危害健康的添加物。「麵粉叫國內大品牌統一、聯華,一定要未經漂白;起司採買安佳,乳酪塊自己刨絲。」他會如此強調原料,起因早年從事酵素原料生意,深知化學品對身體的戕害。
供貨有機批發店家
初始他停掉簡餐生意、改賣包子饅頭,口碑傳開後,連煮咖啡的時間都沒有,完全不會上網的他,永遠記得1張團購訂單從傳真機跑出來。「現在每天清晨4、5點就開始做,被客人單子追著跑。」
每顆15~20元,訂價參考市場行情,3成供貨有機批發店家、7成賣散客、團購客,肉包、蔥花、鮮奶、黑糖、五穀、巧克力、芋頭、紅豆…陸續推出過20餘種口味,甚至一度有提拉米蘇口味,儘管接受度不高,看得出來,江再傳做出興味。
「以前賣咖啡,很悶、苦守寒窯;現在賣包子,很忙、卻很快樂。」江再傳分析,咖啡可以著力方向有限,加上不少人喝咖啡會睡不著、更減少了客源;包子生意,可讓養生理念、從產品去實踐。
現已皈依佛門的江再傳說:「很快樂找到一生著力的方向,這是淨業。」原寄情咖啡,孰料包子做出口碑。才2年半光景,原址原店原老闆,生意迥然不同,無怪乎他形容「如有神助」,事實上豈是神助,成敗關鍵全靠他:頑固堅持。
轉型成本
◎總投資:30萬元(由咖啡店轉型)
◎機器設備:20萬元(二手攪拌機、發酵箱、蒸箱等)
◎初期備料及雜支:10萬元
每月營運
◎營業額:50萬元
◎物料成本:15萬元
◎人事成本:4萬元
◎店租:3萬元
◎水電瓦斯等雜支:2萬元
◎利潤:26萬元
江再傳
◎年齡:1960年出生(52歲)
◎學歷:高中汽修科
◎經歷:
年輕時曾賣過電腦、食品儀器、製作麵條
25歲,開始從事進口酵素原料銷售
43歲,頂下民樂街店面、經營咖啡簡餐店
49歲,轉型賣包子饅頭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