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台翔
假日到台中出差,要跑好幾個地方;中部辦公室的同事就權充司機到高鐵站來接她。因為是假日,車上還帶著先生和女兒,說是自願陪著她跑幾個行程;當然,順道就到處去玩。
這個小女兒才一歲三個月大,一路上,爸媽嘰嘰咕咕地跟她說個不停,有時介紹街景,有時猜她的意思,因為一歲人的話可沒有那麼容易懂。
小傢伙愛玩水,水杯裡的水、水龍頭的水,都不會放過。下了車,又相中了路旁的一灘小水窪。不一會兒,鞋子、褲管全都濕了,最後,還一屁股坐到地上,這對父母居然面不改色。
她忍不住問:「你們這樣子,兩邊的老人家不會怪你們太寵小孩嗎?」這位媽媽也不直接回答,而是說了「爺爺的故事」:
那個時候,我爸爸念建中,我叔叔念華江,至於我呢?當然還沒出生;有一天,家裡來了朋友,竟然問爺爺:「你兩個小孩怎麼差那麼多?一個很會念書,一個怎麼那麼爛?」爺爺說:「哪有這種事?他們兩個一樣好!」
據說,當時陪在一旁的爸爸,聽了有一點不服氣;弟弟只念喜歡的科目,其他的成績都很差,怎麼能和自己比呢?自己雖然念的是自然組,但歷史、地理也很好,什麼書都看,怎麼會和弟弟一樣?
果然,好多年以後,我爸爸47歲時成為中研院的院士;但妳絕對想不到,他那個「不成材」的弟弟,在跟他同一個年紀的時候,也拿到中研院的院士,在當時傳為佳話。但說起來,最厲害的還是爺爺,他不會像一般人那樣,只看表面的成績,而是對自己的小孩都同樣的有信心。
原來如此,我們這位司機媽媽還真是「家學淵源」呢!她正在想的時候,就聽到故事的結尾:「所以啦,爺爺影響爸爸,爸爸影響我,我信任小孩子!」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