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裡談到一個有關母女情節的故事:情路坎坷的母親先後嫁過兩個男人,女兒是前夫所生,雖然一直跟著母親,卻像母親的保母,在母親尋死尋活時,負起照顧責任。
她的生父之所以愛上她的生母,正因她的母親有一股憂鬱氣質,很需要人家保護,但最後選擇離開,也是因為她的母親太憂鬱了,只要父親說的一句話不合意,她動不動就割腕恫嚇。還是青少女的她,送母親到急診室已是家常便飯。繼父本也有意照顧她們母女,但幾年後也無法承受母親以死威脅,寧可放棄一切,也要得到自由。
女兒也學吃藥逃避
Call in時間有幾個女性聽眾打電話進來,都說她們的母女關係與此情節類似。有一位說,母親一和父親或家裡長輩不開心,就會到附近橋頭打算要自殺。只要看見母親不太愉快的走出去,她和兄弟姊妹就會慌張的跟到橋頭,把母親拉住。記憶中她站到橋頭的舉動重複不止百次。有趣的是,一直想死的母親到了晚年很重視養生,對自己好得很。
另一位說,她家有三姊妹,母親只要一和父親吵架,或兒女有什麼事不如她意,就會吃安眠藥睡覺。她的母親並沒打算自殺,只想睡得昏昏沉沉,醒來時若心情還不好,就繼續吃,保持熟睡狀況。「她總是用消極方式逃避問題,結果我大姊也如此,現在她遇到什麼人生挫折,也會學母親服用安眠藥對付。」
有這樣的母親,反向學習的子女會變得比別人獨立而早熟,正向學習的子女則會不知不覺模仿母親的行為。共通點在於:子女和母親的關係很難修補,她們都說,每次看到母親,還是會望而生懼。
用摧殘自己的方式來處理人際關係,其實是一種殘酷的控制行為。這樣的母親看來脆弱,其實內心無比頑強,運用子女的仁慈與愛,來證明自己的主宰能力,實在恐怖。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