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台灣,有一群人認為婚姻應該由一男一女組成,他們為了阻止同性婚姻合法化,曾組成「護家盟」以及眾多「家庭」、「幸福」、「守護下一代」分靈體。他們希望同志無法結婚,但這樣的願望是合理的嗎?從道德哲學上的討論,我們可以找到答案。

「效益主義」是道德哲學裡重要的一類理論,有名到即便是沒有讀過道德哲學的人,也可從國高中的課本上記得效益主義的基本精神:最多數人的最大效益。

「追求最多數人的最大效益」之所以在效益主義被提出來的時候成為跨時代的創見,是因為它表達的平等精神:每個人都有同樣的立足點去要求別人,所以在分配資源時,我們一視同仁看待所有人。然而,就和其他哲學理論一樣,最素樸的效益主義遇到各種困難,以致後世理論家被迫腦力激盪發明各種變體來企圖維持效益主義的合理性。

例如,一種常見的理解方式,把「效益」理解成「喜好」或「慾望」的滿足。在這種情況下,效益主義就變成是在主張:能在最大程度上滿足最多喜好和慾望的選擇,就是道德上最好的選擇。然而,這種版本的效益主義很快就碰到問題。嗯,不是「慾望的強度該怎麼計算」這種老問題,而是即便我們找到方法可以精準地計算每個人的慾望強度以便達成最有效率的分配,也依然無法避開的問題:關於他人的慾望。

有些慾望出於歧視

在經典的哲學討論上,這種「關於他人的慾望」並不是「我好想要他喔我的天哪如果沒有他我的日子要怎麼過下去」這種慾望,而是「希望他人受到特定待遇」的慾望,例如認為黑人不該跟白人搭同一班公車、上同一間廁所、到同一種餐廳吃飯。

這些慾望之所以會對單純以慾望為基準的效益主義造成困難,是因為這種效益主義根據規則必須把這些「關於他人的慾望」列入考量:如果持有「不希望黑人跟白人到同一種餐廳吃飯」的慾望的白人夠多,多到可以壓過黑人希望自由自在吃飯的慾望,那麼,基於慾望的效益主義,我們就必須承認,禁止黑人進入某些餐廳,是道德上正確的選擇。

任何對餐廳、黑人和道德有正確認知的人,當然都不該認為那是道德上正確的選擇,因為那個選擇顯然出於歧視,對現代人來說,光是承認那是個「可以討論的選擇」,都可能感到可恥。事實上,即便不出於歧視,我們也很難把那些「要求別人過得差一點」的慾望視為合理,並讓它們和其他慾望一起競逐「道德上正確的選擇」寶座。

在現代,或許大部分的人已經不再支持素樸的慾望效益主義。然而,效益主義者對「關於他人的慾望」的討論,依舊值得省思:那些要求「讓他人過得差一點」的「關於他人的慾望」,在我們進行政治選擇的時候,不應該列入考量。

在台灣,對同志特別有慾望的其實不是同志,而是護家盟。護家盟希望同志彼此維持無法結婚的現狀,為了這個慾望,甚至組成聯盟參與下月立委選舉。然而,護家盟的慾望,就是要求「讓他人過得差一點」的「關於他人的慾望」,在道德討論中根本不該列入考量,更不要說用來決定社會體制了。

朱家安《概念專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