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育宏

多數企業人都希望自己和組織變得更好、更有競爭力,才不致在快速變動的環境被淘汰。但若是沒有做出「改變」,任何人、事、物是不會自動進步的。

然而,現實世界的「改變」比我們想像得還要困難、還要緩慢,特別是「人」的改變。有些人礙於意願或能力的限制無法改變,有時候即使我們願意改變,也可能因為缺乏正確的觀念和習慣,阻礙了改變的發生。

「時間」是改變的限制條件?

關於改變的第一堂課,我們要思考的是:「『沒有時間』是不是導致無法改變的主因?」依我個人的經驗,「時間」從來不是限制改變的因素。例如外文能力、專業知識等,我們不一定非得要完全停止工作才能自我進修,一天十五分鐘緩慢累積出來的效果,反而是更扎實、更深化的改變;或者,像是面對問題「不逃避」的心態、溝通時拋棄「本位主義」的態度,都只需要我們在每一個情境、每一個動作的「當下」轉換心境、勇於改變,而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浩大工程。

所以,改變能否成功的關鍵,不在於一天能否多擠出三小時、五小時這種難以掌控的「外在因素」,而是自己面對改變的心態、應對改變的作為,它是自己可以掌控的「內在因素」。

「沒有時間」是自己創造出來的瓶頸

多年前有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案例。我正協助一個部門進行流程改善,密集地和部門主管、第一線同仁找出現況存在的瓶頸是什麼,因此要每個人提交簡單的現況分析給我。一位資深的中階主管表示他「沒有時間」做這項工作,手邊例行性的瑣事已經占據他全部的時間、壓得他喘不過氣。

按照他的說法,現況分析彷彿是寫研究所論文一般,需要大量蒐集、分析資料,還要有嚴謹的文筆來付諸文字,沒有幾個禮拜時間是無法產出的。儘管我進一步說明這不是學術研究,企業問題只要依循「80/20法則」來抓住重點處理即可,他還是有許多「做不到」的理由,而且全部導向「沒有時間」的結論。漸失去耐心的我問他:「那麼你現在有『10分鐘』嗎?」他回答:「有。」此時我拿出一張白紙跟一支筆問道:「如果現在花10分鐘時間,你能在這張紙上寫出現況的三個問題是什麼嗎?」他面有難色,顯得有些尷尬和不自在。就像是問題被迫攤在陽光下,他終於「卸下心防」、「打開心房」表達內心真正的想法。

原來他擔心列出問題後,改善的責任全部落到自己頭上。同時,過去他「埋著頭」做事的習慣,很少思考流程本身的合理與否,所以他也擔心自己的管理盲點被赤裸裸的呈現出來。總之,這些都是和「有沒有時間」無關的因素。

「時間智慧」和「團隊智慧」不會騙人

這個例子正說明「改變」的真實面貌、真實瓶頸,在於人的心態和觀念,而不是時間的多寡。如果一個人的方向正確,那麼他會很專注的面對當下、面對自己可以做出的改變是什麼。

至於那些在會議室辯才無礙,把大部分改變的責任歸屬到未來、歸屬到別人身上的人,我必須說:時間會給他們一個客觀的結果(退步或進步),而團隊也會給他們一個客觀的評價。時間拉長之後的「時間智慧」,群體擴大之後的「團隊智慧」,從來不會騙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咖啡王子蔡大哥 的頭像
    咖啡王子蔡大哥

    【東森消費聯盟元年】➡️東森ecKare➡️播播商城 boboMall直播電商分潤平台招募創始會員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