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嘉敏
俗話說「子欲養而親不待」,但在當今社會,很多時候是「親」尚在,「子」卻疏於照料。
朋友在養老院工作多年,她體會到什麼叫作「親情冷暖」。剛送來養老院的老人,親人總會添購許多生活用品,過了一陣子,親人的探視少了,老人家的櫃子也空了。因此朋友說,只要看病患櫃子裡的東西多不多,就可以得知他們是剛來到養老院,還是已經待了很久的資深病患。
她也發現,老人們其實很在意家人的關心,當親人前來探望,總會刻意強調這裡不舒服、那裡不爽快,想藉由這些撒嬌的舉止得到親人多一些關懷。
最讓朋友感到心酸的是一位病患,他因為四肢癱瘓只能躺在病床上,病情一直沒有進展;他總是兩眼空洞地望著天花板,似乎在期待奇蹟降臨。到最後,也是「床前冷落親情稀」,她能理解病患親屬的感受,因為面對一位無法移動也無法言語的病患,以及無可醫治的病情,除了嘆息還是嘆息。
聽完朋友的分享,我覺得養老院像是親情的鏡子。它也許是照妖鏡,照出親情的淡薄與無情;它或許是一面哈哈鏡,照出親情的有趣與荒謬;它更可能是一面魔鏡,如實地反映出親情在我們心中的比重。
不管是哪種鏡子,都反映了現代人在親情上面臨的考驗,甚至反射出我們老年時可能面對的情景。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