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預測」是業務團隊重要的管理工作,其主要目的有三:

一、企業依據銷售預測所預估的營業額,規劃各種原物料、零組件的採購預算及資本支出預算,確保公司整體運作的軟、硬體資源,能夠與未來的營業活動維持平衡。

二、生產部門或是上游的供應商、代工廠商,必須仰賴銷售預測來規劃產能和生產排程。若業務部門無法做出準確的銷售預測,後勤支援單位就會發生各種麻煩,諸如產出過剩或不足、臨時插單打亂生產計畫、整體供應鏈失衡等。

三、業務部門依據銷售預測來編列行銷預算,分配至不同產品線、區域別、業務團隊和個人,並在期末檢視業績時,做為檢討目標達成狀況的依據。

業務人員經常因為掌握的資訊不足,以及沒有客觀、系統化的估算方式,在進行銷售預測時無所適從,連自己都對預測的數字缺乏信心。

例如,某專案預計可以帶來500萬元的營收,但同時有強力的對手在競爭,沒有十足的把握可以締結該案。若在銷售預測中直接計入500萬元,恐怕過於樂觀;直接予以排除,可能又低估了整體的預測金額,因而陷入兩難。

事實上,銷售預測並非僅能在「0」和「1」之間做取捨。利用「信心指數」(Confidence Index或Confidence Level),以百分比的方式給予不同加權比重,就能將不確定的項目也納入評估。

客戶掌握度高、締結機率高的專案,給予較高的信心指數90%,銷售預測的金額為──

500萬元 × 0.9 = 450萬元

客戶關係薄弱、競爭激烈、成交機率小的專案,給予較低的信心指數30%,銷售預測的金額則為──

500萬元 × 0.3 = 150萬元

所有項目的加權總和,即為該業務人員的整體銷售預測金額。

對業務主管來說,從所有業務員提出的信心指數,可以比較出不同業務員對自己負責客戶的掌握程度高低。

若一名業務員手上同時有多項專案在進行,但是每一項專案的信心指數都偏低,代表業務活動過於發散。業務主管應該協助,設法聚焦在高產值、高附加價值的客戶身上。

而在設定信心指數的過程,業務員必須全盤考量每一項專案的競爭狀況、客戶關係、研發進度等因素,如同為自己的業務活動做一次「總體檢」。

對於信心指數偏低的專案,是否應該協調不同部門或是更高層級的資源,來提高締結機率?目前業務活動的規劃、時間和資源的安排,能否按照銷售預測的「藍圖」,讓業務目標一一實現?

在銷售預測的過程中,運用愈多客觀的事實、數據和系統化的預估機制,愈能提高預測的準確性。而對於作戰計畫了然於胸的業務人員,自然能在商業戰場上多一分自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咖啡王子蔡大哥 的頭像
    咖啡王子蔡大哥

    【東森消費聯盟元年】➡️東森ecKare➡️播播商城 boboMall直播電商分潤平台招募創始會員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