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七十,才開始。
客家阿嬤廖久櫻的開始,不是開始清閒、開始玩樂,而是開展一份新事業。
她是碾米廠千金,年幼時見客家媽媽擅選米、巧做粿,耳濡目染習會傳統糕粿作法,
為人母後,為兒子張羅下課點心,從米食做到西點。
創業夢連綿20多年,直到退休,終能出發,
她訴求天然、遵古法,手工洗米、泡米、磨漿,前置作業是用糯米粉、化學艾草粉的2~3倍,卻能以Q彈口感,與大廠名家拼高低,吸引年輕客、高消費群。
原來時間的淬鍊,能讓食物變化滋味,一如人生歷經歲月沉練,發出的光輝更耀眼。
「當初訂這個價格,親戚朋友都不認同,外面傳統市場賣這麼大1個才20元,我們這麼小1個就賣30元。這麼貴,誰要買?」
櫻饌坊老闆廖久櫻的話言猶在耳,但還不到中午,一早蒸出來的草仔粿轉眼已清空,部分限量口味如素食、紅豆,更是早一步被搶光,徒留顧客撲空怨嘆:「嗄?!這麼快就賣完!」
觀察來客,倒也不是印象中的婆婆媽媽,而是青春大學生、粉領上班族,一團人風捲殘雲,將最後的芋香粿、紅豆糕全數掃走,此時,還不到下午兩點鐘。
米廠千金 傳承手藝
「我也沒想到,來的都是年輕人,可能就是很純的手工吸引人吧。像每種粿配的糯米、蓬萊米比例不同,新米舊米、冬天夏天也不一樣,哎,這麼費工,現在真的找不到了。」她叨唸著:用黑豬胛心肉才鮮、選鈕釦菇才香,蝦米、蘿蔔乾都挑上等貨,就連艾草都是託專人種植,保證天然。
如此究極,延襲自她開碾米廠、受日式教育的雙親,「我媽很會挑米,逢年過節做出來的鹼粽、圓仔都很好吃,耳濡目染,我就有印象。」
手工洗米 古法製作
升格為母親之後,她為兒子張羅下課點心。怕孩子吃膩,夏天米苔目、過年蘿蔔糕時時變化,同事親友也跟著受惠,久了自然有人託訂,支持她開店的聲音更是從沒斷過。只是擔任教職的丈夫一直不願她操勞,開店夢一拖20多年,直到4年前屆齡退休,媳婦也願幫忙,她才以高齡66歲投入創業。
這類米食,在客家庄、菜市場很常見,但總被認定,那是老一輩買來拜拜的懷舊食品,年輕人怎麼會吃?「很多客人說,他們不是不吃,而是不曾吃到好吃的。」跟著婆婆一起做粿的呂淑珍解釋。
廖久櫻堅持古法製作:手工洗米、水泡足3小時、磨成米漿、壓乾脫水,前置作業長達5~6個鐘頭。而現在,「食譜都教人用糯米粉比較快,不像我們用軟粄,才能把(粿糰)Q度打出來。」
傳統糕粿份量很大,她覺得不夠雅緻,於是做得精緻小巧,用玻璃紙取代塑膠袋,連拜祖先必備的發糕也不用塑膠碗、改用蛋糕模。唯一妥協,是她以往偏愛月桃葉襯底,曾臨時接單,半夜拿著手電筒到鄉下找。如今受限野生月桃難尋,也無法確保沒農藥,只好捨棄這片清香。
節慶糕粿 帶動銷售
「一般人都認為客家米食粗俗、單價低,不會買來當伴手禮,可是我對我們的產品有信心。」開店4年,她不打廣告、不懂網路行銷,靠著過去在學校上班、參與婦女社團的人脈,竟也賣得嚇嚇叫。
鹹的芋粿巧、草仔粿,甜的紅豆糕、桂圓米糕,是平日銷售主力;逢年過節則推出春節甜粿、端午包肉粽、中元節打麻糬,「清明節的發糕、草包、紅龜粿,印模的、不印模的,不管做什麼,我都有辦法。」
說也奇怪,這些節令米食反而催動平日商品銷售,「中秋忙著做蛋黃酥,客人擠熱鬧偏要訂草包,讓歐巴桑忙得跳腳!」想來是「每逢佳節倍思親」,恐怕連味蕾也有了鄉愁,讓傳統糕粿不退流行,如她年屆七旬仍勇健賣力,活得有滋有味便能長青。
廖久櫻小檔案
年齡:1942年出生,70歲
學歷:高中畢業
經歷:
18歲 進學校擔任行政工作,曾多次赴日短期進修,教過舞蹈、插花,也曾投資美膚店、咖啡館、上電視教烹飪
64歲 與媳婦呂淑珍(右)成立工作室,接單生產米食點心
66歲 成立「櫻饌坊」
店家資料
地址:桃園縣中壢市延平路220號
電話:(03)455-0098
營業時間:9:00~20:00(每周日店休)
網址:http://ying97.pixnet.net/blog
創業成本
總投資:100萬元
裝潢:25萬元
首批包裝盒印製:15萬元
設備器具:60萬元
註:設備器具含2005年成立工作室時購買成本
旺月營運
營業額:50萬元
食材成本:18.5萬元(含水電、管銷)
人事成本:20萬元
店租:1.5萬元
利潤:10萬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