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良恕 海外志工
28歲以前,我和一般女生一樣愛漂亮,吃美食,但心裡隱約感覺這不是自己想要的東西,在偶然機會裡得知台北海外和平服務團招收海外工作隊,我一試就錄取,從此在中南半島服務20幾年。
我大多時間在泰緬邊境扶助難民及少數民族有關生活、醫療、教育等工作。在那風聲鶴唳的年代,緬甸軍隊經常和緬甸克倫族游擊隊爆發武裝衝突,克倫族人經常越過邊境逃到泰國來,緬甸軍隊會越境突擊,所以我白天工作繁重,晚上還要躲避襲擊,非常危險。
有一年我獨自被派赴東非肯亞,第10天就患瘧疾躺了三天三夜。由於物資缺乏,大部分人都掙扎在飢餓與疾病邊緣,我在難民營整整搭了1年帳棚,雖然白天工作愁苦,晚上卻有星斗相伴,讓我覺得這是天堂與地獄並存的世界。1年後我又被調回泰緬邊境美索。
我本來沒打算結婚,2003年我41歲,帶家人到泰國旅遊,領隊是小我10歲的甲良族Saoo,我們一見鍾情,當天便決定共度一生,而且很快就懷孕。隔年2月結婚,5月女兒出生,11月Saoo竟被診斷出肝癌末期,接下來5個月,為了醫療,我和女兒跟他搬到曼谷一起經歷一段顛簸的抗癌生活。隔年3月他就離世了,女兒才10個月大。
開民宿 賣藝品
辦完後事帶女兒旅行,先走訪熟悉的難民營、少數民族村莊,最後一站來到Saoo的故鄉,然後回台灣與親友重聚,我需要療傷。
我一直感覺Saoo沒有走,因為女兒常說爸爸回來跟她玩,晚上也睡不好,常哭鬧,試過很多方法都沒用,我因此對Saoo有怨言,既然這麼早就把我拋棄在世間,為何還一直回來?後來朋友對我說,要誠心跟Saoo溝通,讓他放心我會好好活下去,會照顧小孩,他自然就會走。我照著做,果真孩子安穩了。
Saoo過世後,我就回到泰緬邊境成立Chimmuwa布織品工作室,協助難民營及邊境的少數民族婦女就業,並在美索開家商店幫忙弱勢婦女販售手工藝品,也和台灣商店談代銷。2005年又和友人創辦基金會,協助邊境孩子上學。剛開始很辛苦,資金缺口都用我的存款付,為了開源,我租房子做民宿租給國外觀光客,這大概就是所謂的社會企業。
這幾年我結合有機農園與安寧照護,又在邊境開闢農場,想法是來自Saoo臨終前,我們一家三口一度無所依歸,幸好友人伸援手。這讓我看到邊境地區還需要協助的難民及移工,我希望藉著幫助他們來療癒心中覺得Saoo一生過於短暫的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