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一位朋友,對於生死學極有研究。他竟然說他現在已經不會生病了,「因為沒有生病的需要。」
沒有需要,就真的不會生病嗎?他興致盎然地解說起來:「仔細想想,每個生病的人,包括你自己每次的生病,是不是都有其發病的背景?例如向某人撒嬌,希望贏取關注,或是下意識地逃避令自己不悅的壓力,趁機強迫自己休息,這都是你自己的身體感應到你有生病的需要,於是才會如你所願地生起病來。」
這樣的說法,似乎頗有說服力。想起一位好友,老是重複問我:「該如何才能像妳一樣有魅力?」既然她如此抬舉,我也不好謙虛,就撥了時間一對一傳授她許多秘訣,她也心滿意足地道謝離去。過了不久再次聚餐,又見她抓著另一位女性朋友猛問:「到底要怎樣才能像妳一樣有魅力?」那位女性朋友同樣被她的誠懇感動,盡力為她解答問題。
只問不做接著擺爛
我發現她的問題不在於找不到增加魅力的方法,而是在於她認定自己就是沒有魅力。當她對自己擺爛地喊一聲:「沒救了啦!我就是沒有魅力!」她也就不必去努力地學習改善自己的缺點。這就像是她需要一場「沒有魅力的病」,來解脫對自己的不滿意,她想欺騙自己,同時也欺騙別人,造成「她真是個用心想增加魅力的人」的假象,因為她到處在請教人,但卻從未真心去相信那些方法有效,因為她心底壓根需要相信自己就是沒有魅力。
我們都認為「生病非我所願」,如果生了病,就不能怪罪人生節奏被打斷,只能無奈地接受事實。但是仔細思考起來,我們確實經常啟動「生病」這塊擋箭牌,讓自己躲藏在後面偷懶。正在感冒中的我,深深有所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