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2005到2014年間,台灣紡織業及成衣服飾業平均薪資成長率分別為1%、0.45%,在亞洲國家偏低,而受到少子化勞動力不足、外籍勞工補充欠缺,使得產業外移影響之下,紡織業每月平均工作時數減3小時,成衣服飾業則減少6小時,也造成台灣紡織成衣業投資停滯,產業同時面臨「供需皆弱」的威脅,以及大環境改變的挑戰。

「女裝訂作師傅」在台灣早期是備受重視的職業,然而隨著產業發展快速,客製化需求逐漸降低,部分師傅因無法順應服裝成衣化趨勢,相繼更換跑道。

接著,工廠為求交貨迅速與大量生產,將服裝製作過程拆解,每人只車縫同一道工段。其次為增加利潤,多承接簡單縫工的polo衫、襯衫、褲子,難度較高品項,如外套、大衣等則移往外地製作,使得老師傅失去傳承,工廠也沒有好的培訓場所,形成技術斷層。

技術斷層的第二個原因是技職教育改變,即便是擁有優良技術的技職競賽生,其目的是透過競賽當作進入大學的墊腳石,但是到了大學,卻因基礎學科能力不足,專業技術又無法深化,造成適應不良,降低自信心與能力。

技術斷層第三個原因是社會價值觀,以版樣師來說,在工作環境或社經地位上,擁有的光環及資源都不如服裝設計師,且台灣成衣廠的工作內容,仍以拆解製作工段作法為主,無法深化在版樣上的技術,加上以論件計酬的薪資計算方式,自然沒有年輕人願意投入。

2015年商業發展研究院承接台北市政府商業處計畫,設立全台第一個服飾產業供應鏈平台,針對台灣新銳設計師自創品牌時,提供新銳設計師版樣師傅及小量代工廠的資訊。

調查發現,很多師傅都已經計畫要退休,但仍有不少師傅對服飾產業仍擁有熱情,願意加入人才資料庫,服飾產業供應鏈的成立,不僅提供版樣師傅一個新的平台,但如何讓新血持續加入,將人才斷層重新作連結,仍須教育、社會、企業及消費者共同努力:

˙從教育端鼓勵:服裝紡織相關學系應增設版樣專門組別,強化版樣技術,並引導學生參與國際技能競賽增加歷練與自信,透過名師出高徒經驗傳承,提升版樣師的社經地位及薪資,相信可逐漸補強人才斷層缺口。

˙從社會端改觀:政府可規劃以表演賽或競賽方式打造樣版界的吳寶春,透過伸展舞台建立自我價值,並藉由媒體宣傳曝光形成好的月暈效應,除提升版樣師社經地位,年輕學子也會願意投入,讓服飾產業供應鏈更活絡。

˙從企業端轉型:國外的知名品牌,不論是CHANEL或是LV,也都有其專業的版樣師團隊,社會企業應培訓高技術及高附加價值人才,並營造對職能師友善的環境,學校、企業與政府三方通盤合作,服飾產業供應鏈人才可再將技術傳承。

˙從消費端教育:由於消費者已被教育成購買快速、便宜、多樣商品為主流,而不去在意商品設計感、獨特性、個性,使得獨立設計師或技藝高超的裁縫師難以生存,在消費端教育民眾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咖啡王子蔡大哥 的頭像
    咖啡王子蔡大哥

    【東森消費聯盟元年】➡️東森ecKare➡️播播商城 boboMall直播電商分潤平台招募創始會員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