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高手們都知道一個事實,那就是--沒人在乎你的產品(服務)有多好。
因為你的理想客戶對於你認為自己的產品(服務)有多好,其實一點興趣也沒有,他們只想知道一個英文縮寫--「W I I F M」,也就是「What’s In It For Me?(這可以為我帶來什麼好處?)」
而這個好處通常會有兩個方向:
1.能實現我的什麼「渴望」、「夢想」或「目標」?
2.能解決我的什麼「問題」、「困難」或「挑戰」?
我們說一篇能成功地把東西賣出去的銷售文案,當中總是會有很多篇幅是在與讀者溝通「好處」(Benefit),而非強調產品的特色與優勢。
如果想讓你的銷售文案做到「幫你找到並吸引符合條件的客戶」,以及「儘早且儘快地趕走不符合條件的人」這種程度的話,你就得進一步做下一個動作,那就是「把這個『市場』濃縮想像成為一個人」。
通常我在準備這個部分的時候,都會先閉上眼睛,想像自己坐在咖啡廳裡,然後有個人正坐在我對面。我會想像這是我的一位好朋友,他有一些想要解決的困難或障礙,或者有些想去實現的夢想、願望或目標-─而我要寫的產品(服務)剛好可以幫上他的忙。
在這個階段,我只能在想像世界裡「看」到一個模糊的形體。然後,我會開始問他這些問題:
(1)你是誰?(有關年齡、收入、身分、職業等等)。
(2)你有什麼想解決的煩惱、困擾、問題,或者想要實現的需求、願望、夢想,是我的產品(服務)可以幫上忙的?
(3)為什麼你值得花時間了解我的產品(服務)?
(4)你了解我提供的產品(服務)之後,會擔心或煩惱哪些地方?
(5)我要用什麼樣的表達方式、提供哪些資訊、推出什麼樣的方案等等,才能協助你做出正確的決定?
我甚至會幫對方取個名字,例如:「他的名字是Allen,男性,今年35歲,職業是軟體工程師,在竹科工作,月收入5萬台幣,有穩定交往的女友......」等等。
此時,我心裡描繪出的畫面會愈來愈清楚-在過程當中,也許對方會提出一些疑問或反對意見,例如他可能覺得太貴、他可能過去用過類似的產品(服務),但卻沒有出現理想的成果、他可能覺得別人可以做得到,但是自己就是沒辦法......諸如此類的意見。
在這樣的虛擬對談中,我們就能增加很多的寫作素材,在之後的實際寫作時,就可去蕪存菁,留下最能「搔到對方的癢處」、「戳到對方的痛處」的文字。(摘自本書Part 1)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