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e Lye來自印尼西加里曼丹島,她的臉書常分享故鄉美食或各國料理。我們相約見面前一晚,她在臉書傳授Ikan masak kunyit(薑黃魚)作法,印尼十分普遍家常料理,我忍不住向她抱怨,寫得太簡略了。Lye Lye說,小學就進廚房幫忙,佐料用度的記憶早屬於身體。 有孩子以前,我很少下廚,近一年重新走入廚房,常打電話給阿婆求救,詢問炒絲瓜、番茄炒蛋、滷肉等童年滋味的配方,阿婆的食譜更簡單,鹽一點,薑絲一點……,究竟她們口中的「一點」是多少呢?
我只能憑依一次次失敗經驗反覆調整修正,仍與阿婆的味道有差。 入夜獨自熬煮鄉愁 長久以來畏懼走入廚房應與童年印象有關,阿婆日日年年滿頭油水在裡頭奮鬥,身為長姐的我常得清洗滿坑滿谷的碗盤。廚房如深宮,彷彿走入便回不了頭。Lye Lye則自小愛待在廚房裡,看書、想事情,或只是改換瓶罐位置,都能讓她的心獲得平靜。她告訴我,兒時廚房得靠燒柴,到台灣用瓦斯固然方便,卻萬般想念柴燒香氣。屏東少數人家還以燒柴煮飯,偶然途經,Lye Lye總忍不住停下腳步,大口呼吸她的童年。 小我兩歲的Lye Lye,年齡和來台時間皆與我來自印尼的小阿妗相仿,彼時我剛上高中,仍十足孩子氣。小阿妗初至台灣,為家人,正餐煮台灣食物;為鄉愁,入夜獨自熬煮家鄉味。我的房間緊鄰廚房,夜裡讀書常聞見咖哩香氣,曾躡手躡腳待小阿妗回房後,偷嘗整鍋辛香。多年後,家中餐桌已是台灣印尼混雜。只是,有個疑問我一直埋藏於心,小阿妗是否喜歡煮食?
約是兩年前,同住屋簷下的兩個阿妗決定各自煮食,2樓廚房歸來自越南的大阿妗,小阿妗則在一樓。分開後,彼此都輕鬆不少,小阿妗煮一鍋咖哩便能解決整日需求。 熱愛廚房的Lye Lye亦有不愛煮食的時候,譬如熬煮熱湯。丈夫難得不回家晚飯,不管女兒在旁嚷嚷,不煮就不煮,在印尼吃飯配水足矣。她曾獨自出國十日,女兒抱怨太久,Lye Lye笑說女兒想念的不是她,是她燒的菜。無論台灣菜或印尼菜,女兒心心念念的是母親的味道。 家境之故,Lye Lye讀至小學無法繼續升學,到台灣有識字讀書的機會,她緊抓不放。讀書是多麼快樂的事,整日工作與家務後,講台下的Lye Lye聞見自由與夢想的氣味。好不容易上高中的她拿聯絡簿給丈夫簽名,撒嬌似對丈夫說,你的太太很用功,然而,希望她老實在家的丈夫不願簽,Lye Lye索性自己簽。
Lye Lye最大夢想是進入法國藍帶學校,依著這層盼望,印尼家鄉隨母親同忙的廚房,台灣住地與婆婆共食的廚房,加上未來將要前往的夢幻之地,鄉愁、限制與期盼,層層疊疊混雜而成她的廚房。 Lye Lye遇見喜歡的書,特別是厚重食譜或廚房擺設,她記下書名,待存夠錢買下。愛讀書的她高中畢業後得先緩緩腳步,女兒亦要上大學。但Lye Lye堅定地告訴我,她可以等。我的腦海裡浮現她的臉書大方分享食譜與美食照,於我而言,那已是藍帶廚房。
(註:阿婆為客語祖母之意;阿妗為海陸腔客語,指嬸嬸。)
《長大以後 張郅忻》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