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時代,報紙有各種現代化妝品的廣告,有的直接推銷產品,有的推廣美容常識,指導如何化妝的也有。1916年,美妝知名品牌クラブ登廣告,圖解美人化妝術,總共有8個步驟,最後要畫腮紅和白粉,卻不見擦口紅。1928年的廣告顯示,化妝的步驟更多,但口紅仍不是主角,連配角也沒沾到邊。到了1937年,廣告宣稱的「正確化妝法」只剩5個步驟時,口紅反而出現了;乳霜、白粉、腮紅之後,口紅居第四,最後畫眉毛,就大功告成。

日治年代,陪酒陪笑的女給們鏡台前的化妝品不多。

人類唇妝的歷史悠久,可推至3、4千年前,但直到1915年,才有現代口紅金屬圓管的外包裝。這時的口紅側邊有小桿,可推動口紅上下,卻還不能讓她轉圈圈。1923年就不一樣了,美國人發明可以旋轉推升的裝置,現代模樣的口紅終於定型。

現代口紅來得這麼晚,或許可以說明一O、二O年代,口紅為什麼會缺席化妝品廣告。事實上,日本時代最大的報紙「臺灣日日新報」,初次提到「口紅」兩字,也已是1931年。三O年代,金屬圓管狀口紅的廣告就紛紛出籠了。
口紅加入化妝陣容,成為生力軍,女性生活平添不少曼妙,不過沒幾年光景,便遇上1937年中日開戰。日本一步步踏進一步步升高的肅殺世界,很快喊出了「贅澤」是敵的口號;贅澤即中文的「奢華」。
 
1940年,高雄民間組成尖兵隊伍,到街上進行「贅澤廢止運動」,打擊一切浮華敵人。他們走到最熱鬧的商街,發現台灣人比日本人奢華,特別是適婚年齡的台灣小姐,三五成群,身穿美豔服裝、頭燙髮、臉腮紅、唇口紅,闊步過街,硬是讓贅澤廢止運動破功。

在苦難中,口紅愈受歡迎,已有前例。美國1929年起連續3、4年的經濟大蕭條,銀行倒、工廠關、失業大,一堆人自殺,愁雲慘霧中,口紅銷量反而逆勢成長。經濟學家叫這個看似不太邏輯的現象「口紅效應」;愈不景氣,生活愈苦,愈想偷點小幸福。

1943年,南投竹山的醫生楊招璧收到徵召令,遠派菲律賓和新幾內亞當軍醫,跟家裡失聯。隔年,才躲過海上砲襲,安全回台灣。這個時刻,他特別買了一樣禮物送給久別的妻子美治,就是口紅。

穿過槍林彈雨的男人,給思念的人買一條口紅;戰火下的女人,為失了血色的唇上紅妝,都只因那鮮豔的一抹紅,可以暫時蓋過外頭覆天罩地的灰色吧!

《記憶地圖 陳柔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