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小時候有記憶開始,就常聽我爸媽說,要好好念書,看能不能有一天像王永慶這麼有錢;長大後才知道,王永慶也沒念甚麼書,但他真的很有錢。

如今,「經營之神」王永慶的傳奇故事,並沒有隨著他的殞落,而被人們遺忘,也因為這樣,我們難得有較多的機會,聽到他的子女們在媒體上,親口說出更多我們從沒聽過的王永慶經營哲學。

我特別喜歡聽那種從無到有或反敗為勝的故事,一家企業可以從無到有,其背後必有原因,尤其是處在現在艱難的環境和貧富兩極化的社會,多麼渴望自己有一天也變成貧民億萬富翁,至少在甚麼都還沒有發生之前,如果能夠從王永慶的故事上學到如何管理人生,這也是莫大的恩典。

我從近一兩年眾多有關王永慶生前的敘述裡面,抽絲剝繭,試圖找出影響他一生、影響台塑成功最大的一個關鍵,這個答案是我最想知道的;前年,王永慶的女兒王雪齡和小兒子王文祥接受了GOOD TV的專訪邀請,我在現場得到了這個答案,這是由王文祥口中說出的,我至今依然記憶猶新。

「我的父親認為他賺的錢,不是他自己的,而是社會大眾的,他只是一個管家,受託來管理這些錢,因此他很謹慎的管理這些錢,賺錢的目的是要回饋社會,讓人民有好日子過。」王文祥說這話的時候眼神帶著自豪,能夠這樣公開談論自己的父親,我想,他感到無比驕傲。

但這個答案,恐怕令許多人不解,又驚訝。第一、自己辛苦賺來的錢怎會不是自己的?第二、王永慶是台塑大家長,身分應該是主人,為何說是管家?

關於這兩個問題,王文祥在這次的訪問給了答案。

「我父親對聖經很熟悉,他曾有三年時間不間斷的在濟南教會聚會,並讀經禱告,好管家的觀念是聖經中的真理,這個真理對我父親產生影響,也影響了我們家族及企業。」王文祥說。

王永慶對事情追根究底、做每一個決策都相當謹慎,之所以謹慎,乃是因為王永慶執意要做一位「好管家」,他深怕做出一個錯誤的決策,導致投資失利,進而去影響到員工的生計。

王文祥指出父親生前最強調的就是要照顧員工以及員工家庭,因此經營者一定要謹慎思考每一步路,要讓企業穩健賺錢,讓員工覺得跟著這家公司是安心的,這才是負責任的經營者,也因此,王永慶對子女的教育方式也是出名的嚴格,這樣的結果我們看到的是:王雪齡的大眾電腦、王雪紅的威盛電子、王文祥的美國台塑公司,都是以管理嚴謹出名,也都是經營績效良好的企業,他們都在學習做父親所說的好管家。

這個家族有一個優良的傳承,父子兩代皆認為企業所得獲利,不能視為己有,而是社會共享,必須照顧社會,用另一個角度來說,他們如此努力賺錢乃是為了回饋社會、照顧員工,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必須更認真謹慎的管理經營企業,上帝也就更賞賜他們得貨財的能力與智慧,也派更多的事讓他們管理,賺得更多的錢,正如聖經馬太福音二十五章21節所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

我學到「好管家」的精神,也相信「好管家」的信念是影響王永慶這一生最重要的關鍵,何謂「好管家」?表示自己不是「主人」,主人是上帝,自己是僕人,因此必須用心、努力、勤奮、凡事思考、嚴謹、追根究底,把事情做到最好向主人交差。這個信念讓王永慶到了九十二歲高齡依然親自督導台塑集團。

王文祥舉了一個例子,當年他還在台塑上班時,王永慶一天都會打三、四次電話給他,盯他工作進行的狀況,只要他被父親問倒了,父親絕對毫不客氣的指責他,說他不夠用心。王永慶對兒子如此,對員工也是如此。

有人說王永慶和台塑的成功是幸運之神降臨,經過這一次的重新整理,我發現並非如此;做一個「好管家」絕對不輕鬆,必須付出相當的代價,努力用心,更得花腦筋思考,絕不是用輕鬆、隨便的態度工作,或是甚麼都不做只等著天神眷顧就能成功的。

思考一下,若王永慶覺得台塑的錢都是他從年輕到現在努力賺來的?那會帶出甚麼樣的結果?若王永慶不是以「好管家」自居,而是以董事長、企業總裁的眼光處理事情,那又會有甚麼樣的結果?會是跟現在的台塑一樣嗎?我認為絕不會一樣的。而且也不會有現在的台塑榮景。

若台灣有更多人能學到王永慶先生的「好管家」精神,並落實在自己的個人生活之中,我相信這樣的人必要蒙福,在工作上蒙福,在家庭與婚姻蒙福,在親子關係、人際關係蒙福,整個國家、社會也將因為有這樣的人而蒙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