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報導指出藝人柯震東施用大麻遭到中國大陸逮捕,科以行政拘留14天,而我國《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對於施用毒品者,則是以「病患性」特質看待,因此以觀察勒戒方式戒除「身癮」,並以強制戒治方式戒除「心癮」,而心癮最難治,卻是毒品防治很重要的一環,在此想分享一個小故事。
一位青少年自幼遭到父親毆打,他的母親為保護孩子也一併遭到毆打,母子倆經常徘徊在逃亡又返家的日子,但這孩子依然非常上進,認真讀書,終於考上心目中學校,他藉由住宿學校脫離父親暴力,而他的母親在孩子已然外宿的機會,也開始鼓起勇氣透過法律終止家暴。

惟這孩子仍遭父親強迫休學,外出工作,並供薪給失業在家的父親花用,他痛苦不堪,希望再度回到校園念書,於是逃家,到外地半工半讀,自力更生,但後來獲知父親因遍尋不到他的情形下,竟轉而對其他家人施暴,他悲慟不已,在向同儕尋求保護及取暖下,終染上毒品,他的母親多次制止無效,只好無奈報警逮捕他。
然而這案例中,最應該被譴責的應該是他的父親,惟這場悲劇,承擔後果被罵墮落的卻是這孩子。

夜店放浪負面標籤

在此無意替任何施用毒品者說情,而這位柯姓藝人也與這案例中的孩子背景不同,雖不能比附援引,但吾人不得不自我提醒「標籤理論」,也就是當這位藝人被逮捕後消聲匿跡幾天後,媒體公布逮捕及藝人痛哭流涕畫面,無疑的用「權力在界定個體為犯罪人的角色」,施用大麻固然有錯,為原始的偏差行為,自應受到法律處置,但當被施加「社會減等標籤」,外人便開始以「標籤」描述內容描繪行為人過去的所作所為,「追溯既往的閱讀」這個人,例如他本來就是放浪形骸、夜店咖之類負面描繪。
雖然這位柯姓藝人對於身為公眾人物卻錯誤示範應該道歉,然其施用毒品動機、及究否為環境使然或本性如此,均不得而知,但至少對於施用毒品者,用病患思維取代罪犯標籤,更不宜在不明內情下,即人云亦云的成為貼標籤的人。


賴芳玉《愛情臉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