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周四晚間起,各家媒體不斷以最新消息、即時新聞、乃至於違反WHO自殺新聞規範的頭版頭條,報導資深主播史哲維頭套塑膠袋死於自宅。以挖掘真相為職志的新聞從業人員,帶著不捨與錯愕問道:「高富帥擁嬌妻,堪稱人生勝利組」的主播為何輕生?

於是,妻子證實史主播有憂鬱症,雖定期就診服藥,最近狀況並不好。兩個月前,略知史主播有失眠困擾的朋友勸他放長假,他的回應是「到哪都一樣,都睡不好」。受訪專家接著分析,「人生勝利組」有過分要求完美、不容許失敗或缺陷的傾向。當追求完美受挫,情緒易陷低潮,長久以往埋下憂鬱種子。而這類型的人又習於隱藏負面情緒,外人不易察覺……報導言之鑿鑿,我卻忐忑不安,只因汗牛充棟的調查與研究一再提醒:自殺成因複雜,且個案內心真相難明。
一連串為什麼衝擊遺族

然而,自殺者親友,連生前接觸的專業人員卻毫無例外地問著「為什麼」,甚至暗自質問「是不是說╱做錯什麼」、「有沒有忽略什麼」、或是「還能多做點什麼」?
逝者無言。生者卻須通過這一連串「為什麼」,才能沉澱震驚與否認的情緒,疏通內心的罪惡感與憤怒,進而接受悲劇無法改變。誠如《陪你渡過傷慟》(自殺防治中心出版)希望每位自殺者親友牢記:「儘管我們都希望可以協助親友做出不同的選擇,但你得學會釋懷,畢竟那是你的親友為了結束自己的痛苦所做的決定;而我們永遠都不會知道,事情能不能有轉圜的餘地。」
自殺在人類學家眼中,是遠遠超出社會與精神疾病預防機制,且無法消弭的人類行為特質。所幸,因失去所愛悲傷的人們,多能走出悲傷,因愛復原;還有些能幻化出一種柔軟與慈悲,守護更多生命。
這也是行醫20年,漸漸悟出那些來不及道別的病人,想教會我的重要功課。

吳佳璇《人情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