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年子女必須歷經的生命角色重大變化之一,是開始學習從「被照顧者」轉換成兼任「照顧者」的角色,在「父母」與「子女」雙重的身分之間來回,必須保持高度的覺知,才能扮演好當下的角色。
然而中年子女在照顧父母時,並不純然是個「照顧者」的角色。因為父母已經習慣照顧子女,無論父母已經變得多老,子女已經長到多大,這樣的關係與模式很難改變。陪在父母病床前的子女,既是「照顧者」,同時也是「被照顧者」。即便父母病痛到無法言語,他們還是關心子女,今天吃飽了沒有,明天可能會有哪些遭遇?


「老人囝仔性」有緣由
雙方若不懂得把握分寸,中年子女會覺得正在老化的雙親,好像變成小孩,他們會鬧情緒、會不講理、會盧……也就是俗稱的「老人囝仔性」,可是偏偏他們又很有主見,豐富的人生經驗,讓他們在子女眼中變得動不動就「倚老賣老」,甚至常常因為病體違和,情緒不好,而常有意氣之爭。
其實彼此的潛意識裡,都有一個需要被關心、被照顧、被療癒的「內在小孩」,這可能也是中年子女陪伴父母共度晚年的階段,最需要學習的功課。
經過很多次的衝突,以及幾次衝突過後的冷靜,中年子女終於在父母親身上看到自己的身影;也在自己身上看到父母的遺傳。父母和子女之間一脈相傳的,不只是基因、還有成長環境、生活習慣、飲食作息、行為觀念、語言表達、行為習氣。
父母和子女的血緣,來自轉世之前靈魂的約定,彼此選擇對方當作這一生學習愛寬恕的對象。只要相信:愛,是無限的。甘願付出愈多;就會得到愈多。內在的恐懼,就會消失,過去的創傷,就會平復。


《幸福人哈啦》吳若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