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無論是上心靈成長課程或是團體溝通課程,少不了會有「認識自己」這個單元,教材中幾乎都會出現心理學「周哈里窗戶」的解析,藉由「自己認知程度」和「別人自己認知程度」兩個軸線,把自我切分為4個象限。包括:已知的自己、只存在於別人眼中的自己、不讓別人知道的自己、尚待開發的自己等。
其中我覺得最有趣的是,只存在於別人眼中的自己,但自己未必知道的層面。當對方描述出某些現象時,自己內心會有點驚訝地浮現:「啊,原來我在你眼中是這樣的人喔?」


像透明電梯很擁擠

很多年前,我上過一個心靈成長課程,夜間睡前的分享時間,帶隊學長直說:「我覺得你像一部透明電梯,乘客進進出出,裡面很擁擠,但就是碰觸不到,也留不下來。」這個比喻,讓我印象深刻,既佩服他觀察入微,也開始檢討自己,為什麼給對方這樣的感受?
 我想,是因為從小爸媽給我的教育,就是要對人親切和善,偏偏我是天生敏銳,看人第一眼就會有直覺判斷。為了不讓這個判斷傷害友誼,我會刻意收斂刀鋒,自動升起保護雙方的機制,所以讓對方有「只差0.1公厘就可以碰觸」的距離感。
 好吧,我就是一部透明的電梯,歡迎光臨!
接受、並且承認別人眼中的自己,其實是很好的收穫。如果心中連另一個自己都包容不下,怎有可能包容別人?
更何況,學長描述的這些特質還算是很中性,我也相信他絕對沒有任何一點負面的動機,所以更容易讓我虛心接納,豐富對自己的了解。有時候,別人眼中的自己,形象並不好,對方坦承說出來,成為逆耳忠言。願不願意接受,鍛煉著自我修養的功力。
 


《幸福人哈啦》吳若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