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相信不少人一定都有過如下的經驗,明明我的理智已經十分清楚地了解,一段感情已經完全結束,我已經和對方分手(無論是誰提出的),甚至我知道結束這段感情是非常正確的決定,但不知道為什麼,身體卻很不聽話地一直感覺到痛楚。

雖然理智上完全能夠理解分手已經發生無可挽回,但身體卻不能,還留戀對方殘存在自己身上的記憶與味道。那是「喪愛症候群」,失戀的巴普洛夫效應。

失戀的巴普洛夫效應 潛意識習慣難戒除

相對於腦袋的聰明,在超我與意識層面,很容易就能以理性的邏輯分析,掌握住事情發生的全貌,甚至說服自己接受;身體卻很笨,身體是不理智的,身體是遵循從實際的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累積下來的互動與記憶裡形成的一套習慣,交由潛意識管理,可以不發動意識卻自然而然地驅動自己的身體。

就好像學開車或學游泳,一開始笨手笨腳,總是全神貫注於開車、游泳所需的技巧上,等到完全學會而身體內化了開車、游泳所需的技巧且變得熟練之後,就由潛意識接手了,此後除非有意外狀況發生,否則身體自然就會開車、游泳。

腦袋決定理智分手 內化的身體記憶做不到

談戀愛其實也是一樣的。大多數人以為是用腦袋談戀愛。其實,戀愛是貨真價實的以身體來談的,不光是性,而是每一次和情人的互動,都是由自己的身體和情人的身體實際的互動來完成的,而每一次的戀愛,就像學開車、游泳一樣,一開始身體得慢慢學習,得花一點時間才能完全熟悉情人,建立起這一段感情的互動模式,這也是為什麼每一對情侶都有自己的私語言。

凡事都是一體兩面的,身體既然需要花一點時間才能內化一段感情的互動模式,接受情人的存在,同樣的,一段感情結束之後,身體也需要花一段時間才能逐漸地把情人的記憶、味道從自己身上剝除。

分手初期禁斷症狀 讓人想吃回頭草

失戀後雖然明白自己不應該難過,要好好振作,但卻總是做不到,每天胡思亂想不說,還會作出許多怪異的舉動,其實一點都不奇怪。因為,身體還強烈地記得舊情人的味道,身體習慣每到固定的時間就要接觸另外一具身體,發生某些行為,因而當時間到了但行為並沒有發生時,身體會感到焦躁不安,發生類似戒毒初期會出現的禁斷症狀。縱然以理智告知身體為何會如此,降低身體不安的效果也很有限,讓人一直產生想找尋舊情人慰藉的念頭,行為心理學家稱此為「巴普洛夫效應」。身體還被上一段感情所建立起來的習慣所制約,因此當刺激出現但卻沒有伴隨著相應的行為發生時,身體就會感到焦躁不安。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會以尋找新戀情來治療失戀之痛。因為,人們無法承受身體對於愛情的需求以及得不到時所產生的莫名不安。然而,我卻認為正因為如此,所以剛失戀的人最好不要談戀愛,因為自己的身上還殘留太多情人的記憶,會不自覺地以上一段戀愛的模式和新認識的情人互動,極有可能因此而搞砸新戀情,羞辱了新情人。

逐步排除失戀毒素 才能戒除舊情癮

擺脫失戀的巴普洛夫效應,最好的方法,不是建立一套新的制約反應模式,而是讓身體一點一滴的體認到這套制約反應模式已經失效,縱然在過程中得經歷非常不舒服的禁斷症狀,得承受許多悲傷痛苦的負面情緒。但誠如戒毒就得經過禁斷症狀才能真正復原(而不是再去找毒品來吸一樣),想要真正走出一段感情讓它完整結束,也該讓自己去承受發生在身上的所有情緒,慢慢地咀嚼與消化,排除失戀的毒素,直到它不再干擾、影響你的生活作息,直到你一個人也可以活得很開心而完全不覺得痛苦,當下一段感情出現時,才有可能好好的把握住,不再重蹈覆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