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我們老覺得自己是否太叛逆,為何總跟老師或父母價值觀頂撞?為何得在書桌前坐困愁城面對滿頭大汗的試卷?我們到底想從學校學到些什麼?個人志趣能否能和生涯發展緊密疊合?於是,免不了疑惑地問自己:我們到底要什麼樣的人生呢?
印度片《三個傻瓜》(3 Idiots)以你我都熟悉的高升學壓力為題,討論人們到底為了什麼擠破頭都要卡位進名校?以及從學校到底學到了些什麼。片名三個傻瓜指的是三名男主角藍丘、法罕、拉朱就讀印度知名理工學院電機系。
藍丘在開學首日就頂撞校長,認為校長是個過於相信數字教育的八股教授,不理解學生對於學習的熱情,也對成績在後段班的學生缺乏同理心。法罕是從小聽父親的話乖乖念電機,但心中對攝影才有熱情。拉朱則是乖乖牌模範生,可惜他一直活在家庭沉重的壓力之下,全家都要靠他才能出人頭地,令他深感壓力。
劇中三個角色讓許多人感到熟悉,因為有多少人不是被家長指示,念被視為熱門的科系而否定個人志趣?念文組的被家長要求只能念商科或法律,念理工科的則是因為念電機能進大企業擔任工程師。又有多少人努力拚學業,期待將來靠一己之力,謀職改善家庭經濟?
而片中被視為教學權威的校長,則屢屢被藍丘挑戰教學理念。片中藍丘甚至當著學生的面前提醒校長,老師和學生們面對教育只是陷入了一場瘋狂競賽,根本對學問本身失去興趣,大家只會背上更大壓力。「這是一所大學,不是壓力鍋」更成為本片的一句「金玉良言」。
《三個傻瓜》是印度高壓教育下的縮影,討論種姓制度及升學主義帶給底層人民的高壓寫照,放到升學壓力龐大的台灣來看一樣讓人感同身受。或許寄望電影改變人們思維是癡人說夢,但看到片中藍丘的反骨思維帶來的衝撞竟是這麼深具啟發,最後保守硬漢校長也會受感動時,相信或許我們未來會有更多的「藍丘」能帶給學生真正的學習樂趣與熱情,能改變更多古板學者的既定框架。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