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血壓、血糖等生理數據,測量出來之後,除了給醫生參考,可以如何運用呢?
工研院量測中心的林宏墩博士認為,「如果只是告訴消費者,你現在測量的結果顯示你血壓偏高、或心跳太快,卻沒有提出對應的處理方法,這樣是不夠的。」
這個全部由理工背景成員組成的微型感測研發團隊,對於開發新的技術一把罩,但對後續要偵測出人體生理訊號做些什麼?數據間有哪些關連性?提供哪些協助?可就難倒這群以科學為主、用數據證明一切的研發人員。
畢竟生理的反映牽涉到許多微妙的情緒、感官、環境、心理狀態等因素,不是說一就是一、說二就是二的科學訓練所能概括。
「如果硬梆梆的科學數據不能提供完整解決方案,那就跳脫既有框架,走出硬體的格局試試 」,林宏墩這樣想。
團隊成員偶然間接觸到風潮音樂,一家以心靈、感性為主的音樂公司,正好也需要科學實證的幫忙,以證實音樂對情緒的感染力和助益。
雙方一拍即合,科學的「理性」恰如其分的與音樂的「感性」巧妙結合,擦出火花!
「當我們把科技和音樂元素結合,它就成為一項獨特、可滿足需求的解決方案。」林宏墩說。
於是雙方在2013年初開始合作,利用工研院團隊所開發的「雷達感測技術」進行了台灣第一個「音樂紓壓效應與脈波偵測情緒分析」實驗與系統開發。
透過「雷達感測技術」量測出由於情緒起伏時,生理參數與衍生出的心率變異性;其中「高頻HF」為副交感神經活性指標,「低頻LF」為交感與副交感神經活性指標、「低頻/高頻」則為「交感/副交感」神經平衡指標。
實驗證實:聆聽風潮所創作的音樂時,副交感神經活力指標HF能量確實較高;而代表交感、副交感神經處於平衡狀態的LF/HF數值則較低,代表著情緒的放鬆。
雖然在國外已有很多研究證實了音樂的療效,但國內缺乏這方面的報告,用本土音樂做為研究樣本更是史無前例。
這項科技與音樂的跨界合作,證明了音樂對情緒的影響,也讓科技的研發找到好的解決方案。
例如,近期的行動、穿戴裝置科技成為超夯的發展趨勢,手機、手環內建生理監測系統,提供量血壓、血糖、心跳等服務,已經成為各大品牌的必備規格,而這些硬體產品背後就能用音樂做為情緒紓壓的方法,提供一個解決方案,為廠商做出很好的市場區隔。
工研院的研發創新,在國際間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最終希望能夠透過這些技術為國內廠商的產品與服務加值。
「風潮音樂」所推出的音樂紓壓療癒系CD,便是台灣第一套經由工研院實證,有助於聆聽者放鬆情緒的音樂。
此外,工研院也利用這項技術與「世大化成」合作推出全球第一套應用「雷達感測技術」的智慧床墊。
這種智慧床墊可直接長時間、連續偵測使用者睡眠時的呼吸與心跳,當偵測到使用者出現打鼾和睡眠呼吸中止症發生時,床墊會自動緩和調整頭部與頸部傾斜角度,在不中斷睡眠的情況下,協助使用者儘快恢復正常呼吸,可有效幫助「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改善睡眠品質。
科技與創意的結合,將提升產業的創新與競爭力。在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中,工研院用創意進行跨領域連結,提供獨樹一幟的個人化市場應用技術,為產業開創藍海新商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