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朱台翔

一個老朋友打電話來,說她那念大三的兒子被退學了。

電話中朋友說起孩子的狀況,說是大學的前兩年還好,到了這半年,如果偶爾回家,也都只停留一下下就走,交談的機會不多;而且只要一開口,就不斷地說著自己有多厲害、多優秀,在學校裡多麼風光,總是越說越亢奮。然後,到了最近,忽然好一陣子都沒有消息,直到有一天接到學校的電話,才知道兒子被退學了。她幾乎要崩潰,好好地哭了一頓才打電話給我。

我說:「這個時候,他最需要的是溫暖。無論怎麼談,妳都要讓他知道,不管發生什麼事,妳都會支持他、協助他,與他一起面對。」朋友說:「我擔心他有躁鬱症。」我說:「那都不要緊,最重要的,是在這個時候,只有妳才能陪他走出目前的困境。」

過了幾天,朋友又打電話來,這次說的有些不一樣了:「那天和妳談過之後,我有很多的反省,說不定是他太乖了,太在乎我們、太討好我們,才會變成今天這個樣子。雖然我們不會打他罵他、逼他念書,但只要他考得好,我們就開心,考差了就憂愁,這些他大概都看在眼裡;更何況有的時候,我們還會跟別人誇讚他『很主動地念書』、『完全不用我操心』。現在想起來,我們所有這些表現都可能成了他的壓力。」

我當然盡可能地安慰她,無非也就是「可能每個孩子有每個孩子的個性,事情也不會只有單一的原因」,或者「過去的事情已經過去了,亡羊補牢才是要點」這一類的話。沒有想到這些全不管用,她最後竟然說:「唉!要是他會叛逆,就好了!」

嗯?怎麼會有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叛逆?但她說:「叛逆,雖然會帶來衝突,但至少讓我聽到他的想法、了解他的需要,而不至於像現在,發生狀況了,我都不知道要怎麼幫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