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芬和芳芳是一對姊妹,她們的攝影師父親常會帶著學徒回家過節,芬芬18歲那年,一個叫做查理的年輕學徒,闖進他們的生活。他是攝影師父親相當看好的一位繼承人,甚至很想將未來的事業交給他。查理的相機裡拍攝了數不清的芬芬與芳芳姊妹合照,到後來便都是芬芬個人的照片了。不管是她在走路,或是閱讀,吃點心,喝水,發呆,皺眉與微笑。就在芬芬20歲那年,查理正式向師父表明,他不想再做人像攝影的工作,自然風光的拍攝,才是他的人生職志。同時,他製作了一整本相簿,送給芬芬,全都是芬芬的笑顏。芳芳在一旁對落淚的姊姊說:「就是他了吧。」
遠離家鄉隨愛飄流
與查理在一起,意味著芬芬要遠離家鄉,天涯海角隨愛飄流,但芬芬別無選擇,她愛查理,愛查理鏡頭裡的自己。
查理在歐洲工作進修好多年,收入不固定,芬芬只能在餐館打工,貼補家用。查理有時一出門工作就得要幾個月,芬芬照顧女兒、採買、操持一切家務,有時候累到站著搭公車都能睡著。芳芳來看姊姊,說服她回台灣過生活,家裡人手眾多,不必一個人硬撐。芬芬悄悄地搬出大箱子,開始篩選必須攜帶的物品,而曬得黑黝黝的查理回來了,明顯吃了許多苦,也帶回不少錢。他在庭院裡為女兒拍了許多照片,並且對芬芬說:「只有妳和女兒,是我永遠的模特兒。」芬芬默不作聲,將大箱子裡的物件一樣一樣拿出來,大箱子又鎖進櫃子裡了。
這個故事是芳芳講給我聽的,她說查理一直沒有成名,但芬芬一直沒有離開他,沒有放棄過這段情感,因為他對她的專一與熱烈,令她感覺到自己的獨特,她是他鏡頭中永恆的笑顏。
張曼娟《六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