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IMF)執行董事會於11月底宣布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pecial Drawing Rights, SDR)一籃子貨幣中,並於明年10月1日生效;這不僅有益於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亦是中國融入全球金融體系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然而,人民幣入籃並不代表人民幣已完全實現國際化;因為,大陸的經常帳雖已全面開放,國際貿易中人民幣支付的比重也不斷提升,但資本帳限制仍多。

因此,人民幣入籃後,中國將加快推動金融改革和對外開放,穩健推動金融自由化與市場化及資本帳開放的政策,包括:人民幣利率的市場化及外匯市場自由化,前者以深化人民幣的債券市場為目標,逐步解除利率管制;而後者則是透過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市場預估,未來5年內,海外企業在大陸發行的人民幣債券可能突破500億美元。也有論者謂,大陸有機會在未來5至10年躍居全球最大股市與債市。

 

除此,大陸國務院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兩會上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將打造成推動中國新常態下經濟成長的重要引擎。在這股創業熱潮下,創新及小微企業風起雲湧,也無形中帶動新三板熱潮。據統計,大陸2千多家新三板企業中,盈利比例高達96.7%。其中,淨利潤最高的湘財證券淨利潤7,985億元人民幣,一年內增長512.54%;而台商在地上市者亦不少。

又甫出台的「 十三五規劃綱要」中,大陸將持續進行國企改革,內容主要著眼於國企資本將開放民間資本投資,即國退民進、還有員工持股試點先行等措施;並朝市場化經營腳步邁進,將有利於資本市場進一步發展。十三五期間將有很多產業受惠,如節能環保、一帶一路和京津冀發展、「互聯網+」、智慧製造、醫療與人口概念等,加上「中國製造2025」的推動,有望帶動陸股另一波成長。

不可諱言,台灣資本市場面對人民幣入籃及「十三五規劃」下的產業發展及資本市場的大幅開放將受排擠,該如何因應?筆者以為:一、提振經濟成長為首要之務:股市是經濟櫥窗,經濟成長、產業獲利,自然吸引資金入市。二、大三通(台英、台星及台日通)應及早付諸實施:目前,「台日通」已正式啟航,以追蹤日本東証指數(TOPIX)的第一檔-富邦槓桿及反向型ETF於今年9月10日掛牌上市,年底前台灣電子指數ETF將在日本掛牌。未來應吸引更多亞洲國家ETF商品來台掛牌;同時也要思索台滬通的可行性。三、吸引更多台商回台上市:據證交所統計,截至今年10月,外國企業在台上市家數已有48家,累計F股籌資約新台幣1421億元,其中560億元在海外以美國存託憑證(ADR)、全球存託憑證(GDR)、海外可轉債(ECB)等方式籌資,募資工具多元且便捷,應再積極鼓勵海外台商回台上市。四、金管會正研議開放陸客來台投資,並以不影響股權的基金及ETF優先開放,未來應進一步考慮開放股票投資的可行性。

但應注意的是,台灣資本市場尚有一些困境宜速解決,台股才有機會重現生機。包括:一、兩岸貨幣互換協議(SWAP)未簽,1000億RQFII 額度至今「看得到、吃不到」,影響人民幣去化及資本市場發展。二、服貿卡關,貨貿尚在談判中,影響金融等服務業拓展市場及產業出口競爭力。三、面對紅色供應鏈及中韓FTA,台灣產業的未來競爭力及優勢遞減。四、繼央行11月公布今年第三季國際收支,金融帳出現連續21季淨流出後,累計淨流出金額增至2,197.6億美元,約合新台幣7.28兆元。此與居民對外證券投資在保險業大舉投資海外有關,如何振興台股,實刻不容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