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育宏
過去製造業研發新產品,模具開發所耗費的時間與成本是一種高額投資。3D列印技術的出現大幅降低這個門檻,在很短時間內產出的原型可以立即組裝、測試和修正。我們可以說,3D列印把產業「研發端」的能量釋放出來,使得人人都能掌握創新的契機。
相較於研發端,把「行銷」這一端能量釋放出來的是「社群媒體(social media)」。在媒體由少數人控制的時代,掌握資源和預算的廠商就等於掌握顧客。
而且,每投放一塊錢的行銷預算,獲得的廣告效果與營收容易預估得出來。大者恆大的媒體生態,決定了大者恆大的市場生態。
由通訊軟體、社群網站所引發的「媒體革命」,過去幾年已經悄悄改變了這樣的生態和遊戲規則。以台灣為例,當Line的用戶數在2014年已突破1,700萬人、Facebook的用戶數突破1,400萬人,它代表的是龐大的媒體影響力。
任何一個聚集超過千萬用戶的平台,它的群聚效果、曝光效率,早已超越許多傳統的平面媒體甚至電視媒體。
更有意思的是,在新興的社群媒體上主導議題的人,不再是掌握廣告預算的廠商,而是掌握消費經驗的社會大眾。意見領袖在社群媒體上的影響力,遠超過許多以行銷為目的的廠商。
這股因為「社群媒體」出現而擴散至社會大眾的影響力,和「3D列印」把研發能量釋放出來有異曲同工之妙。
製造業沒有辦法再靠少數幾項明星產品的量產獲取大量利潤,維持競爭力的方法是建立一套快速反應、快速調整的「製造系統」。
同樣的道理,企業行銷部門也沒有辦法再靠少數、固定的創新點子就建立品牌。掌握「動態的」市場趨勢和顧客喜好,更無法依賴組織裡少數明星球員,而是靠組織「文化」。
總結來說,3D列印讓人人都成為創新者,而社群媒體讓人人都手握麥克風,這股「產業能量」的釋放帶來幾個趨勢:
第一,創業門檻降低,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大量崛起;第二,「市場導向」必須成為所有企業的DNA,跟不上變化就會被加速淘汰;第三,「多工型」的人才愈來愈有價值,「多工型」的部門勢在必行;第四,正式、非正式的策略聯盟大量出現,產業內的團隊合作將無所不在;第五,錯誤決策永遠無法避免,但是修正錯誤的速度和能力變得愈來愈重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