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米師傅吳文宜以50年烘焙經驗,推廣米穀粉應用,鎖定怕脹氣、對小麥過敏的養生族,也與後壁無米樂社區等團體合作,為在地農民開啟另一條路。

稻田,曾是寶島鄉間最美麗的風景,民國40~60年代,台灣每人每年消耗150公斤稻米,50年過去,國人年消耗量只剩不到13,令人傷感又心驚。出身農家的吳文宜,13歲入行學烘焙,在麵粉堆裡打滾逾半世紀,卻在4年前投身米穀粉應用,致力用台灣好米做出各式產品。他因神諭而起念,箇中卻有疼惜鄉親的苦心:「雲林、台南都是米鄉,米銷不出去,農民煩惱成這樣!」於是琢磨米穀粉特性,做出100%不摻麵粉的麵包、鳳梨酥,四處推廣、授課,提升民眾接受度,
「回歸以前大家吃米的時代」,賺得敬天、助農的滿足。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65歲的吳文宜4年前投入米烘焙,「南北要走,展覽要去」,在該享清福的年紀,卻把推廣米穀粉應用,當做人生新使命。

而起因,竟是玄奇的「神諭」,「福德正神啟示:世界產生糧荒,台灣米又過剩,應該想想辦法。」4年來,他以此為動力積極奔走,開發出30多項產品,被冠上「台灣米師傅」的稱號。

學徒出身 研發老手
吳文宜出身貧困農家,13歲入行當學徒,在烘焙業打滾逾半世紀。
他曾自述早期烘焙沒有機器、瓦斯、自來水,一切全靠木頭生火,尤其漢餅會用到的豆沙饀、鳳梨饀、米穀粉類,都得自己生產製作,過程繁複。小學徒如他得每天工作12~18小時,全年無休,月薪僅15塊錢,如此熬過3年4個月,才算出師。

所幸他學得精,19歲便被聘為駐廠廠長,退伍後創業開店,以漢式喜餅在白河打出一片天。因名聲響亮,小舅子以他的「森勝興」餅店做為連鎖品牌,在台南歸仁、關廟開出4間店。

神諭指示 做米產品
只不過技術出身,他做研發比做生意更上心,18年前白河二度舉辦蓮花觀光季,他看活動有聲有色,鄉親們卻只懂賣蓮子、藕粉等土產,「這樣不對,沒有伴手禮!」於是投入蓮子產品研發,「每年推3種,最多有40幾項!」他得意地說。

爾後開蓮子加工廠、轉型觀光,看似一網撈盡商機,但其實「包裝費用多,也不一定賺得回來,而且只有外來客會搶,所以少人願意投入。」他解釋。那為什麼還要做?契作20多甲蓮田的吳文宜憨笑說,「加減幫農民賣,伊若歡喜,我就認同。」

4年前,神明托夢要他投身米產品,許諾「會把相關人脈資源帶來。」隔天真有碾米廠老闆「廖董」來拜訪,雙方原本閒聊,他無意間提到自己入行將滿50年,對方突然一問:「你是老師傅,那可以用米做烘焙嗎?」

原來廖董想 在傳統製粿之外推廣米穀粉用途,2年來求教多位烘焙師傅,包括知名鳳梨酥大廠,全都沒下文。

「因為米粉鬆散、沒筋性,不好成糰。」他研究發現。幸好過去開發蓮子相關產品,知道藕粉可補足筋性,再調整麵糰攪拌速度與粉料比率,陸續開發出米麵包、米蛋捲、米蛋糕等產品,連時下最夯的馬卡龍也能用米做成。

即使有多年經驗,也不是樣樣一試就成:米麵包烤出來就塌下去、米蛋捲捲不起來、麵條一下鍋就像米苔目散成一塊塊,失敗品「可以吃的讓朋友吃,不能吃的就餵雞,丟掉的(材料)都沒法算了。」他苦笑。

南北奔波 參展推廣
更現實的是,他用有機米粉做材料,價格比一般麵粉高6倍,業者聽到就卻步;即使有心投入,也可能遭遇瓶頸,「2~3遍不行就放棄。」為此,年過六旬的他不辭千里,無論是3C、烘焙、生技展或米博覽會,哪裡有展哪裡去。

「他真的很操,出去展覽從早上8~9點站到傍晚6點收場,有時連吃飯、上廁所時間都沒有。」以米粉烘焙為論文題目、曾陪吳文宜到世貿參展的幼教老師黃美錦觀察。

但吳文宜不嫌苦,近來更走入社區與學校,免費傳授技術。「很多人質疑:不收鐘點費、材料錢也我出,這樣怎麼經營?」其實他心中早有解答:「人生不必為利,不要比上,要比下,比下就滿足了。」更何況有神諭壯膽,又能幫助農民,而他賺到的,便是敬天助人的皆大歡喜。

【吳文宜小檔案】
年齡:1949年出生(65歲) 學歷:國小畢業
經歷:
13歲 進入小型傳統烘焙廠當學徒
19歲 小型麵包廠駐廠廠長
22歲 創立森勝興喜餅 47歲 配合白河蓮花季,研發相關產品
54歲 成立蓮圃園 61歲 投入米烘焙產品,以「米師傅」為品牌

【米師傅月營收】
預拌粉:約30萬元
烘焙產品:約60萬元

【店家資料】
地址:台南市白河區河東里99之1號
電話:(06)684-1188
官網:http://www.lotus4188.com.tw/
實體販售點:台糖健康超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