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呂政達

台南新營的老街上,一直矗立著一家小小的榨油廠,童叟無欺專出純種麻油。


附近鄉鎮的農家會將自己種的豆麻、花生取來託榨油。小油廠經營越來越慘澹,因為大家已習慣去買有牌子的現成油品,說這樣「時代才有進步到。」前陣子假油風波釀成台灣人心惶惶,人們才想念起傳統小油廠的真和好。

這家小油廠也和一對母女遠遠交纏,現在只剩下這個女兒的記憶。那時她緊緊跟在媽媽後面,幫忙提著一麻袋的豆麻,走很遠的路要去榨油。

「阿母,走慢一點,我會迷路。」女兒在後頭喊著,媽媽決絕往前走,那其實是一生務農的媽媽的教養課:「迷兩次路,以後妳就認得路了。」後頭那麻袋的豆麻和那個女兒,都可算是她的人生成果。

拿回去的麻油,在附近可是供不應求,也有商家固定買去陳售的,但媽媽最後總會留下幾瓶,炒什麼菜都加上一匙;那時,就是這個女兒的戰利品了。

一袋豆麻可以榨成幾瓶麻油,早就算得清楚,所以也不擔心廠家會做假。先要把麻炒熱,攪拌均勻,讓麻受熱平均,再鋪草蓆將麻裝成「大餅」,放上機軸等著滴油。

女兒很喜歡聞到豆麻熱騰騰發散的味道,那時就會有一種少女的體香和媽媽的汗水攪合的神祕香氣。也許在女兒長大和媽媽老去間,一季季的豆麻已成為她們的紀錄,也許其實根本也不關豆麻的事。但女兒早上吃白飯時,會要媽媽淋上一匙的麻油。

媽媽活到八十多歲去世,再幾年前老父也走了,嫁到高雄的女兒已有許久未再回到新營老家,老家由弟弟一家住著。女兒自己也當上了媽媽,榨取自己生命的油,餵養另一個家庭的成員,但久久的,她就會想念起和媽媽一起走到新營街頭的日子。她打電話給弟弟,某月某日她要回去一趟,弟弟隨即會意,說:「我要上班,但東西就放在廳堂。」

女兒回到老家,沒有人在,她推門進去,在廳堂神桌前,父母的照片下,放著兩瓶麻油。她先點香祭拜,跟爸媽說:「回來了。」那是她年輕時的語氣。直到這個時候,她好像還可聽見媽媽在灶頭那端的應聲「來,淋一匙麻油,這樣會長得好。」回家拿麻油,是這個女兒的儀式,也是她寄託想念的方式。她果然也沒有迷路,一直認得這條回到老家的路。

直到這個時候,人們終於發現古老的好處,有些事物反而越不改變越好,像榨麻油的方法,像新營老街上那陣神祕的香味,像是永遠的親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