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益彬

美國多芬(Dove)公司有好幾年都處於低氣壓中,因為業績一直下滑,行銷部門提出的促銷方案也沒什麼效果,做的幾個調查報告又顯示消費者對產品及廣告都很滿意,但銷售就是回不來。

面對困境主管說:魔鬼藏在細節裏,大家再認真檢視所有資料看看問題到底出在那裡?幾天後會議中有人提出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問題:為什麼前次的調查資料中有消費者反應,她對自己的身體很厭惡(disgusting)?

沒有人能回答這個問題,通常大家可能一陣隨機發言後,就把這問題忘了,但主管想起一個新觀念:需求賣的是效益,欲求賣的是意義,為什麼消費者對自己的身體有厭惡感,那代表的是什麼意義呢?

他立即請同仁到消費者家中訪談,發現原來是一些媽媽們對自己的皮膚,愈來愈不好看感到沮喪挫折,這時大家都有一個疑問,為什麼她們會有這樣的感覺,不是都有在用多芬的保養品嗎?

再做更深入的欲求洞察後,他們有了驚人發現,消費者覺得多芬廣告上的模特兒肌膚都很美,但她們再怎麼用保養品,也永遠不可能像那麼美,所以乾脆放棄不買不用了,原來消費者被塑造完美形象的廣告打擊,不再寵愛自己了。

解決這個問題,廣告公司提出一個「真正的美」(The real beauty)的概念,要跟年紀漸大的媽媽們溝通「美的真正意義」,於是報紙及戶外看板廣告上,出現一位滿臉皺紋的老婦人,文案只有兩個字:皺紋還是智慧?Wrinkled or Wisdom?它要傳遞的是,美不只是外表,更是內在。

解鈴還需繫鈴人,為了化解誤解,廣告公司要讓女性知道廣告中漂亮的模特兒是怎麼出來的,於是用錄影方式,拍一位普通的美國女孩坐在照相機前,同時以縮時攝影方式拍化妝師把女孩變美了,接著進入電腦修片,這時看到稍為方正的臉被修成更圓潤,眉毛、眼睛、嘴脣都修得更好看。

接下來鏡頭轉到街道上的一幅大戶外看板,上面的美女模特兒,正是剛才那位素人的平凡女孩,影片旁白說:難怪我們對美的認知都被扭曲了,每個女孩都應該為原來的自己而覺得美好。

這個叫「進化篇」(Evolution)的影片被放上YouTube,它立即吸引美國主流媒體的關注,包括「早安美國」等,很多談話節目開始當主題探討,網路跟著大量轉露,報紙雜誌上專家學者紛紛加入評論。

根據統計,這個用5萬美元拍的片子,從2006年上網至今在沒有任何廣告費支持下,至少觸及全球5億人以上,是全世界最多人看過的廣告影片,多芬更因此成立了「多芬自尊基金會」(Dove Self-Esteem Fund),免費提供各種影帶、DVD及小冊子,要讓每個家庭的媽媽及女兒們對自己的身體更有信心。

更讓人震撼的是,多芬的業績因此連續幾年都呈兩位數成長,這是多芬在傳統需求行銷失效後,大步轉向現代欲求行銷後的成果。

「真正的美」是多芬站在保養品「照護者」(Caregiver),(12種原生人格角色之一)所提出的意義性品牌主張,它重新喚回消費者進行「寵愛購買」,它更揭開了現代「大腦中心行銷」的核心理念:用意義點亮大腦,讓他們看到新視野,她們會因此更愛用你的品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