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看到「媒合經濟」趨勢的來臨,創辦了阿里巴巴,如今成為全球電子商務的巨頭之一。永豐金控首席經濟學家黃蔭基認為,人的一生要「抓得住趨勢、看得清局勢、站得穩優勢」,掌握趨勢,提早布局,才有機會比別人捷足先登。
經濟學科班出身的黃蔭基,每天的工作就是掌握經濟趨勢,追蹤市場的千變萬化。
不過,當前錯綜複雜的經濟形勢,大部分人都看得「霧煞煞」,尤其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走向南轅北轍,歐洲、日本等國不斷降息,全力防止通貨緊縮,唯獨美國逆向而行,升息時間點步步進逼。
雖然形勢看似紊亂,民眾也想知道,台灣經濟會走向何方?是降息還是升息?是通縮或是通膨?黃蔭基認為,如果懂得看趨勢,就要知道台灣未來通縮機率將大於通膨,主要由四個原因所造成。
第一個現象是高齡化導致消費力下降;第二是全球化使生產基地不斷向低勞力成本的地區移動;第三是實體商店逐漸萎縮,網路購物崛起,省去開實體店面成本,讓商品價格下降;第四是頁岩油產量爆發式成長,促使油價長期走緩。
黃蔭基提醒,如果台灣長期處在通縮,最負面的結果是受薪階級薪資漲不動,但資產價格不斷上漲(例如房價),惡化貧富差距,以致於社會瀰漫仇富情緒,各種抗爭運動也會更頻仍,不利社會穩定。
黃蔭基表示,人的一生,要「抓得住趨勢、看得清局勢、站得穩優勢」。舉例來說,為何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積極搶進物聯網領域,就是因為看好行動裝置將是未來大趨勢。
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也是因看準「媒合經濟」將成主流,早早就切入第三方支付領域,如今阿里巴巴已發展成撼動全球的電子商務巨頭。這些成功的案例都傳遞一個的觀念:只要抓住趨勢,早一步打好基礎,就能站穩先機。
不過,對於台灣前途,黃蔭基憂心表示,全球化事實上拉低了人民的幸福,具體的表現為全球勞動人口上升,但平均薪資卻下滑,而薪資漲不動的趨勢,在台灣就已經發生。長久下來,會把人才逼向其他國家,特別是中國大陸。
他說,過去十幾年來,台灣人太強調「族群問題」,導致國家認同分裂,在這個爭議上消耗太多精力,更忽視了公平正義與經濟政策。在當前經濟環境下,台灣應將公平正義放在第一順位,其次是經濟政策,而將紛擾已久卻無解的族群問題,拋之腦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