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失業率激增,網絡已成為當紅的求職渠道,許多人上網尋找事業第二春,尤其以LinkedIn與Facebook兩大社交網站最受歡迎,今年訪客人次成長都超過1倍。
香港《大公報》報導,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資深研究員佛雷瑟指出,去年春天經濟開始轉壞,但這些網站的人氣卻逐漸升溫。他說,網友在網絡上累積社交資本。
社交網站的優點是,可以輕易讓你和數百人搭上關係,認識傳統求職渠道遇不到的各方神聖。但社交網站也絕不是失業的萬能藥,水牛城大學傳播系助教史丹范諾表示,這類網站也許能提高個人的社交優勢,但不見得對就業和財務狀況有實質幫助。
的確,目前尚未有明確的研究數據顯示,參與社交網絡比找朋友介紹更快找到工作。不過,多數求職者卻透過社交網站,成功增加曝光率、拓展人脈並贏得精神支持,同時也和職場大環境建立聯繫。
個人品牌包裝大師蕭貝爾說,成為社交網絡的一分子並非必要,但卻有加分作用。失業者如果有一長串的通訊名單,並且能長期保持聯絡,就有機會比別人更快找到工作。
缺乏社會人脈的求職者若要快速建立人際網絡,秘訣就在毛遂自薦。你可以先向親近的朋友和同事打聽,請他們透過關係把你引介到你感興趣的公司或產業。自我推銷在網絡上也很管用,效果不下於親自電洽人力資源部經理。
其他增加求職成功率的好方法,還包括參加個人專題演講(別忘了補寄電子郵件,加強對方印象)、到網誌上留言,或是回應某人的研究報告。簡言之,開啟雙邊對話後,才有機會進一步拓展聯絡清單。
MRINetwork研究公司總經理梅樂德建議求職者先從單一網站下手;為了盡快建立鮮明形象與人際網絡,必須在網站上仔細填寫個人檔案,詳述工作經驗,千萬不要只提供職稱和在職日期,因為經濟不佳時,「人力資源主管尋覓的是有實力的人才」。他提醒求職者,把和某產業相關的特定文字或句子加到工作經歷中,可以提高在關鍵字搜尋中的出現率。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