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購是種讓人又愛又恨的玩意兒。很多好吃好玩的,因為團購而變得超便宜;但我們也常因為一時衝動而參加團購,買了其實自己根本沒有很愛吃和很喜歡的東西。團購說穿了,就是匯集個別消費者、強化集體的議價能力。如果用感覺比較專業、有學問的說法,這就叫做「合作經濟」。但多數都市人可能不知道,台灣最早出現團購行為的其實是農民,而這些團的主揪則是農會。

台灣最早的農會是1900年於現為三峽所成立的「三角湧農會」。農會基本上就是一種合作組織,而在1920、30年代間,總督府又大力推廣合作經濟,農會因此有了現代所俗稱的「供銷部」,透過農民集體購買的力量,壓低各項農業資材的價格。講直白一點,就是農會號召農民揪團買肥料買農藥。此外,農會同時也販售農民平日所需的日用品。
販賣農業資材和生活日用品,確實帶來不錯的收益。不過,農會得自負盈虧,所以希望各種錢都能賺賺看。1950年代起,全台許多農會紛紛成立了理髮部。理髮是項專業,但跨入門檻不算太高。更重要的是,農會算是種合作事業,如同學校內的福利社,按規定不用繳稅,所以價格遠比外面的理髮廳還便宜、更有競爭力。但此舉也踩到私人理髮業者的線,惹到理髮同業公會向政府抗議,農會搶了他們的生意。但農會卻認為,他們照顧農民會員福利有何不可?

糧食局曾提供可理髮半次的優惠券給員工,還真讓人猜不透緣由。劉志偉提供福利浮濫內容詭異
另一方面,1960年代起社會輿論開始關注員工福利問題。許多公部門和民營企業因此主動設立員工餐廳、消費福利社和理髮部。當然,人數越多、財力越雄厚的單位能玩的花樣也越多,有的單位甚至還設有洗衣部。而這些單位也會定期提供優惠券或折價券給員工,當作員工福利的一部分。但優惠券的發放,仍須考慮預算與分配人數問題。在大家通通有獎的狀況,就會冒出些詭異的優惠卷。例如,糧食局的理髮優惠卷就註明「憑此券理髮半次」。理髮半次到底是什麼鬼東西,還真讓人猜不透。這半次究竟是頭髮只理一半,還是只剪髮、不洗頭?
然而,被這類團購型理髮打得七葷八素的民間業者也不是好惹的,自1970年代許多理髮廳就改裝為帶有顏色的理容院,為此市議員還要求台北市政府應努力掃蕩,以免真的想理髮的人誤入黑店。而當時的台北市長林洋港的回答也很妙,他表示色情問題不可能單靠警察就能解決,最終需要所有市民都具備「知恥心」。最後大家則共同建議,沒有做黑的理髮店,日後可掛上「純理髮」的招牌,以示區別!


劉志偉《鳥事如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咖啡王子蔡大哥 的頭像
    咖啡王子蔡大哥

    【東森消費聯盟元年】➡️東森ecKare➡️播播商城 boboMall直播電商分潤平台招募創始會員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