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周三上午,搭載著476名乘員的韓國歲月號渡輪,於仁川開往濟州島途中沉沒,至今多人下落不明。來自京畿道安山市檀園高中338名參加4天3夜校外旅遊師生,是其中最大宗乘客,也是獲救比例偏低的團體。更不幸的是,領隊的副校長獲救後,卻於事發第三天,在供生還者與等候消息家屬休息的珍島體育館旁松樹下,以皮帶自縊身亡。

逃過一劫還是自殺
據媒體披露,副校長自覺應對200多名生死未卜的師生負全責,巨大的倖存者愧疚感(survivor guilt),使他無法獨活。生還者自殺叫人痛上加痛,然而,隱含悲劇光榮化的報導方式(骨灰灑失事海域、陰間再續師生緣),更令我不安,深怕模仿(copycat) 效應再現。果不其然,事發第六天,一名輪船機關士於投宿旅館自殺獲救。
為滿足閱聽大眾知的權益,媒體報導災難與自殺時,一不留神就踩了紅線,輕者群眾情緒跌宕,重則造成當事人二度傷害,甚或引爆自殺潮。為此,世界衛生組織再三疾呼,自殺報導有「六不六要」。以此原則檢視數家中、日文媒體編譯的副校長自殺新聞,不但逾越了刊登遺書和詳細報導自殺方法兩「不」,還少了和專家密切討論、凸顯不用自殺的解決方法、提供求助資源、以及報導危險指標與可能警訊等四「要」。讓我不禁擔心,類似報導看在71歲申姓婦人這類生還者眼裡,會不會增強她「為什麼是我這老人活下來?那些年輕人都還在海裡」的愧疚感。
台、韓兩國雖不同文同種,可一扭開電視,人民對巨大災難的無助、對失能政府的憤怒,竟如此神似。歲月號船難之於朴槿惠大統領,一如八掌溪事件與莫拉克風災之於陳水扁與馬英九兩位總統,撼動了人民對政府的基本信任。這絕不是嚴辦失職人員、校長老師下跪謝罪、或禁止校外教學可以挽回。
看看韓國,想想台灣!


吳佳璇《人情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