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是當爸爸以後,才學會做爸爸的。」這句耳熟能詳的廣告金句,讓很多男人既安慰、又慚愧。從小到大,沒人教男人如何做個好爸爸,都要靠自己在生兒育女的過程中學習。如果教養時有任何做錯的地方,無需苛責自己;然而,為什麼多數現代父母,還是會有些自責或愧疚,甚至遺憾時光不能重來,可以好好對待子女呢?
再重新回頭想一遍這句話:「我是當爸爸以後,才學會做爸爸的。」果真如此嗎?其實並不盡然。當我們年紀還小的時候,就從爸媽對待我們的方式,耳濡目染地學習教養的方式。換句話說,當時你的父母如何對待你,你也可能用同樣的方式對待子女。


教養好惡深入血脈
有些動作我們很喜歡,長大後不知不覺套用在自己對小孩的教養上;有些方式我們很厭惡,發誓絕對不要跟爸媽一樣,幸運的話,做到了。也會有不幸的時候,那些曾經令我們深惡痛絕的教養,如遺傳般不可避免地重複發生在下一代身上。
其中幸與不幸的關鍵,在於男人是否願意自省與學習。自省,可以幫助我們覺察。知道哪些好的對待方式可以沿襲下去;哪些錯誤不該重蹈覆轍。學習,讓我們可以透過經驗的分享、書籍的閱讀、有聲書的聆聽、講座會的討論,知道哪些教養方式是放諸四海皆準,哪些規範只適合某些家庭或小孩。
當一個男人可以喚起自己內在既是人子、也是人父的雙重角色,能夠做個有用的人以顯耀父母,也謹守分際成為子女的榜樣,他就活得比較踏實了。
每個男孩都會轉大人,成長為真正的男人,只要在過程中充分地愛與被愛,喚起內在的使命感,保留尚未泯滅的天真,展現成熟的智慧與魅力。


吳若權《幸福人哈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