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自2010年成立,不到5年的光景,卻已坐上中國大陸智慧型手機市場寶座,而且,小米執行長雷軍近期更在個人微博表示,5年前創辦小米時,即希望中國貨能擺脫低價品質的形象,真正改變世界對中國貨的看法,要率先做高品質產品。雷軍說,希望有一天,小米能帶動整個行業進步,就像索尼之於日本,三星之於韓國。不可諱言,對於一間毫無硬體產品銷售背景或是採取併購策略的年輕公司,可謂是互聯網時代品牌養成的範本。

我們可來觀察整體市場環境是如何養成「小米」這間企業,但也因產品生命週期因市場競爭激烈而縮短,且在中國市場成長受限、產品規格革新有限的情境下,試著來看小米未來中長期所面臨的挑戰與因應策略。

 

面臨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發展已到高原期,且其它競爭者也仿效小米電商模式緊追在後。因此,在寄望提高產品銷售基礎,小米已開始積極走向海外,如:巴西、印度以及非洲,然小米的電商模式或社群傳播模式是否適用於其它新興市場,則是小米所需面臨的挑戰之一。

基於小米與華為、聯想最大的差異,即在於通路的布局,如聯想在海外銷售的智慧型手機市場比重仍高於中國,主要仍因實體通路掌握度較高。但過往小米產品能夠為消費者所青睞,即是高CP值,此對於開發中國家的首購族,的確是具有吸引力,成為小米走出去的最大競爭優勢。

下階段戰場在「服務」

過往企業的養成,是需要時間的千錘百鍊,小米發展得快,也就意味所面臨的挑戰將更大。小米的產品布局皆希望能連結到智慧型手機,但後來布局至智慧型手機有相連關係的產品後,小米已進一步布局到智慧家居,甚至也傳聞它要跨足筆記型電腦。從此點看來,小米在產業鏈可支援的情況下,且市場只要夠大足以分食,即可成為旗下銷售品項。所以,從小米網站琳瑯滿目的銷售品項,並不一定全然是小米品牌,也不難發現小米網站的定位即是朝電商平台發展。

然而,物聯網時代來臨,在以用戶基礎為發展核心,品牌業者的定位一定會走向產品聯合服務,未來無一業者僅以硬體產品作為競爭優勢。若以長期競爭角度來看,小米現階段建構的生態鏈是以硬體產品為主,其設定的競爭對手當然是為硬體品牌業者。現階段我們都也認知到未來的競爭關鍵在於用戶,而非產品。因此,小米在中國大陸市場要面臨的競爭者即是阿里巴巴、騰訊等。

扶植雲端服務供應商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除了小米之外,雷軍也透過金山軟件成立金山雲,而小米公司也聯手金山軟件投資中國大陸基礎設施服務商世紀互聯,希望建構成世紀互聯負責基礎設施、金山雲作為運算平台,而小米則負責應用服務。小米透過小米雲累積的用戶數已超過六千萬人,現階段有70%的雲端服務是採用金山雲,而金山雲也積極開拓垂直應用領域相關業務,包括:遊戲與醫療等。

以遊戲為例,雷軍理解未能掌握內容的競爭劣勢,因此透過上述投資,金山雲針對遊戲業者提供的不只是雲端運算服務,甚至是後續營運到維護全部一手包辦,並在海南與當地政府合作打造遊戲產業生態基地。而後或可藉此基礎,吸引其它領域服務業者採用金山雲的雲端運算服務。小米與金山雲的差異即在於,小米的服務對象為B2C,而金山雲則是B2B。基於金山雲的客戶部分業者屬於小米生態鏈的一環,如:負責遊戲事業的小米互娛,此就可歸為小米直接扶持的服務項目之一,不難看出雷軍的策略,即是讓金山雲成為協助養成服務供給項目的基礎設施,進而協助小米未來跨足的服務項目更為多元化,包含電商或是O2O等。

建構生態鏈皆是曾在硬體產品叱吒市場的三星,甚至是蘋果的當務之急,特別是現階段服務的提供,只要創意足夠,即可利用公有雲架構部署服務,而不需寄生在某個品牌大廠下。大廠現階段的策略都是透過開發工具,而鼓勵周圍業者加入提供app,然而未來都是以服務資料作為商務競爭基礎,硬體產品終將會限縮僅為載具的角色,此將是小米或蘋果想突破的瓶頸。不過跨足服務所面臨的問題即是服務的來源、服務的建置、維運成本,皆是硬體產品業者所須顧慮的。

因此,短期可見的是,硬體產品業者要如何先透過聯盟壯大服務來源,以求鞏固用戶為先,而且,現階段我們討論的科技業,在未來也都不純粹是科技業,在用戶基礎的支援下,都得具備跨足各產業的潛力,而此就是互聯網時代所造成的最大變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咖啡王子蔡大哥 的頭像
    咖啡王子蔡大哥

    【東森消費聯盟元年】➡️東森ecKare➡️播播商城 boboMall直播電商分潤平台招募創始會員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