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吳育宏

數位科技之所以對企業經營造成衝擊,除了它影響的範圍廣、程度深,發生改變的速度更是愈來愈快,以至於企業舊有的成功經驗不容易複製,新的成功方法則是靠不斷摸索、快速學習的過程中得來。

以近年在台灣用戶人口大幅成長的臉書(Facebook)來說,2012年到2015年間最大的改變就是「動態消息」的訊息推送模式(演算法)修改得愈來愈「窄」,也就是「貼文觸及率」持續大幅度的下降。這對三年間積極投入資源去經營社群平台的企業來說,彷彿是挨了重重的一拳,因為在社群平台上長期累積的品牌價值一夜之間嚴重縮水。

原本兩個實力懸殊的品牌,如今「自然觸及率」的差距變小,缺乏擴散性的內容出現在大、小專頁上曝光的效果差距不大。依我個人的看法,這個趨勢其實符合數位浪潮下的經營環境特性:大品牌面臨的危機,也是小品牌的轉機。

正因為自然擴散力不像傳統媒體環境、行銷通路般的「大者恆大」,品牌的市場地位(心占率)洗牌速度加快,沒有什麼是可以保證領先者「長治久安」的優勢,未來行銷重心將會往兩個方向發展。

第一,產出病毒式傳播內容的能力。我們都在臉書、Youtube上看過無數點閱人次超越廣告效果的內容,部分是業餘人士的無心之作,部分則是商業操作下的產物。行銷人要創造出像病毒般傳播的好點子,需要更了解消費者的心理狀態,並且對經濟、社會議題的掌握更全面,這都是過去行銷環境從未出現的挑戰。

第二,將行銷預算投注在正確的選項。媒體爆炸性成長的結果,就是企業投注行銷預算的地方變得更多元、更多選擇,但是相對的,卻也更容易稀釋資源、模糊焦點。行銷決策若是不夠全面,或是執行階段缺乏一致性、連貫性,品牌價值的累積將會更加困難,特別是在如今顧客忠誠度愈來愈低的時代。

科技打破舊有市場進入障礙,速度和彈性才是重要競爭要素。對中小企業來說,雖然資源有限但也較有機會調整組織及商業模式結構;對大型企業來說,土地、廠房、資金、團隊這些資產,若無法適應快速變動經營環境,反而成為企業的負債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