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現在台北市交通方便,但在捷運網絡完成前,市內唯一的大眾交通工具就是公共汽車,記得大約小學二或三年級的暑假,已經念初中的姊姊、以及表姊帶著我,一起去圓山動物園及兒童樂園遊玩。回程時她們兩人上了公車,車子快到下一站時,才發現我沒跟上,大吃一驚,親愛的弟弟怎麼會不見了!好心的司機竟然停下來,要表姊留在車上,讓姊姊下車跑回前站,找尋身上沒錢也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我,姊弟倆再快跑回去搭公車,猶記當時全車乘客都在耐心等待,沒人催促或抱怨。

快跑追公車時,記得我還跟田徑健將的姊姊說:「姊姊,我的心臟好像快跳出來了。」

1960年代中山北路圓山一帶算是近郊外,司機一停十數分鐘,沒造成交通阻礙也沒其他乘客抱怨,要是發生在目前的台北公車專用道,真不知如何是好。

記憶中,最早我對台北公車的印象是車頭凸出,單門上下車,內部座位從前到後左右兩長排,後才漸漸改為雙門、平頭式,引擎在司機座位旁凸出一大塊,冬天人擠時屁股靠在上面還蠻溫暖,座位的排列依舊是左右一長排。

8路公車自動消失

小時候媽媽帶我坐公車,我都跪座、臉朝外看著街景。上了初中之後上學、到西門町看電影、與朋友出遊都是利用公車,那時公車還有車掌小姐,座位就在後門旁,等大家都上車後,她按開車鈴司機才開車,不過印象中都很兇。乘客下車鈴在左右座位窗戶上方,各有一條長繩從前門一直延續到後門,要下車時拉繩就會有「叮叮」鈴聲。早期公車沒冷氣,好玩的是那時女生不流行刮腋毛,到了夏天不管穿短袖或無袖的女生,站著手拉吊桿或吊環,每一個人腋下都是烏黑黑的。

日本時代台北市就有市營與私營公車了,有些路線甚至與現在也沒什麼改變,不過戰後初期的台灣,本來有編號4號及8號的公車,可是後來卻沒了,4號公車取消的原因可想而知,至於8號消失的原因,則是本省人等公車時習慣說「幾號、幾號公車」,而外省籍人士則會說「幾路、幾路公車」,等車時要是有人「大喊8路(八路軍)來了!」或「等了這麼久8路怎麼還不來!」豈不犯了反共大忌,所以8號公車就被取消了。

約29年前,我在日本念博士的時候,每周3次搭東京的巴士去打工,觀察到一個現象,東京人排隊等公車時,很少人會視線對著公車開來的方向,甚至低頭閱讀,因為巴士只要到站就會停。10多年前剛回台灣搭公車時,遠望公車快要到站,可是忘記舉手招乎,公車竟然過站不停,一時適應不良。一直到現在,台灣公車族的視線,還是有如望穿秋水,全員視線一致向著公車前來的方向,準備隨時舉手,這一點倒是從我小時候到現在都沒改變。

林于昉《台灣時光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