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我們會對某些人有情欲與性感的聯想,對某些人卻沒有?或者,為何在我們交往互動過的伴侶中,人人的感覺也不盡相同?性,只是一種肉體感官的刺激與快感嗎?還是更深層的心理魅力?這一切的答案,都可回到「KNOW」這個字來解釋。
我不喜歡她 但對她好奇……
提到感情,許多人都從好感、喜歡、心動等這樣的狀態開始討論,但事實上有一種狀態,比以上狀態更能讓人掉進情欲裡,那就是「好奇」。
在韓劇「I DO I DO 仙履奇緣」中,27歲的男主角遇上了37歲的女主管,兩人從剛開始的互看不順眼,逐漸發展成曖昧關係。當男主角開始關心、在意女主角時,由於女主角以個性惡魔出名,好朋友問他:「不會吧?你真的喜歡那個女惡魔嗎?」男主角回答:「不,只是有一點點好奇,很好奇她到底在想什麼。」好朋友著急地說:「喜歡就算了,好奇可萬萬不可。」
喜歡可能淡化 好奇讓人執迷
喜歡也許會淡化,好奇卻只會強化。因不了解而伴隨的好奇,比起因明白而產生的喜歡,其實更能引發一種令人執迷且追尋下去的執著、一種無限探尋的欲望。
多數的成年人,對於社會的運作或事物的認知等價值觀,都具有一套自己的見解。遇上持有類似意見的他人時,我們往往欣喜作伴。遇上不同意見的他人時,我們常唇槍舌戰,最後不是被說服、就是尊重對方(或嗤之以鼻地)各持己見。只有少數幾個人,才會引發我們單純的「好奇」。
對方一舉一動 都想弄個清楚
因為好奇,所以想了解。想知道對方在想什麼、會因什麼而開心、又會因什麼而哭泣。想知道對方喜歡看哪一種電影、最喜歡的一本小說、小時候的祕密。想知道對方運動時流動的汗水氣味、笑著講話時眼睛裡的光芒、生氣時心跳跳得多快等。
因為想要了解,所以親近。親近的結果,可能得到你所喜歡或是不喜歡的答案。若是不喜歡的答案,好奇的欲望將嘎然中止。若是喜歡的答案,那麼好奇就有可能持續下去。若雙方回饋良好,將形成正面刺激機制,持續產生好奇、了解、親近的欲望。
上一個好奇的答案,可能就是下一個好奇的源頭。這樣輪迴下去,某一天我們會發現,自己已具備大量關於對方的認知,而且還有許多的喜愛與好感。
古英語Know 也指發生性關係
若幸運地與對方成為伴侶,進入性愛關係。在這樣狀態下的性,會是非常獨一無二的。因為已對對方有一定的了解,對方一舉手、一投足,我們都認得出「這就是他的」,成為特別的、難以複製的存在。
「Know」這個英文單字在古英語中,除了有認識、體驗等意思外,也可用來指「與人發生性關係」。艾倫狄波頓在新書「如何思考性這件事(How to Think More about Sex)」中提出,當一名成年男子對女子心動時,若只認為男子想要的東西是上床,對於男子內心那種興奮情緒的源頭未免看得太過簡單。此時古英語的Know其實異常貼切,因為女子引發了男子想要「了解」她的渴望。
了解後的性愛 才是獨一無二
那麼,何時我們才會對他人產生好奇的欲望呢?對於我們所明白的事情,我們一定不會有好奇這樣的情緒。但對於我們不明白的,卻也不一定每個都會好奇。艾倫狄波頓認為,會引起我們有「了解」渴望的,其實正是我們對對方內在所懷有的欣賞。換言之,對方身上一定有某種深深吸引你的元素或特質。
在現代社會中,隨著愛滋病預防、保險套的普及與性觀念的開放,性行為變得幾乎毫無門檻,如此氾濫可及。但是,氾濫普通的性行為,也只能帶給你氾濫普通的肉體反應。唯有足夠了解懷中的那個人之後,才有更獨一無二的性感受。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