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可說是現今最物美價廉的蛋白質,每顆雞蛋就含有8∼10公克的蛋白質差不多。我們每天早餐吃的三明治、漢堡,或各種麵包、蛋糕和烘焙點心中,都有雞蛋的成分。話說台灣一年約生產70億顆雞蛋,算下來,平均每位民眾一年得吃掉300顆雞蛋。

雞蛋雖然營養,但早期畜產業不發達,雞蛋可說是奢侈品。當時農家都會養個幾隻雞,但可能都是些說不出名稱的混種雞(反正台灣人都習慣稱之為「土雞」),並非專門生蛋的蛋雞,產蛋量本來就少,一般家庭吃飯時,通常將雞蛋留給身體狀況不佳的老人或尚在發育的小朋友;許多人去醫院探望親友時,也會帶上一籃雞蛋當作伴手禮。
1960年代起,農復會積極發展台灣的肉雞與蛋雞產業,開始從美國進口優良的肉種雞與蛋種雞。此外,農復會還協調駐紮在台北的「美國海軍實物供應處」與台灣省農會簽訂雞蛋購買合約,再由省農會向蛋雞農收購雞蛋。
當時省農會一年就供應美軍155萬顆雞蛋,相當於台北市雞蛋供應量的1/10。雞蛋產業建立後,雞蛋的相對價格開始下降,雞蛋才逐漸從奢侈品轉為民生必需品。

現代化的蛋雞產業使得雞蛋更為物美價廉。 李鑫聰提供殼越粗越新鮮才怪
不過,近年來台灣的農產市場呈現飽和狀態,蛋商開始在行銷手段上下功夫。一會說紅殼蛋較營養,一會又說放牧蛋較健康。其實雞蛋的營養價值幾乎都一樣,若是為了那微不足道的差異,而多花兩倍的價錢,這還真叫有錢沒地方花。
而最近某家連鎖超市的廣告持續在電視放送,告訴消費者「表面越粗糙的蛋,越新鮮」,這更是讓人搞不懂的唬爛。其實蛋殼表面的光滑、粗糙與否,跟母雞的年齡息息相關。
年輕母雞的產道較為緊實,生的蛋較小,蛋殼也較為細緻光滑;但老母雞的產道日漸鬆弛,下的蛋較為大顆,蛋殼難以全數包裹,表面因此容易出現孔洞,摸起來較為粗糙;此外,老母雞的殼腺容易發炎,所以蛋殼常出現粗糙的凸點。
簡單來說,蛋殼表面跟新鮮度幾乎沒啥關係可言。
奇怪的是,超市買的盒裝蛋上面都印有出廠日期,理論上消費者只要看出廠日期,就能判斷新鮮度。但超市廣告似乎告誡我們要練就挑雞蛋的好功夫,買雞蛋時最好拿起來摸一摸瞧一瞧。在這家超市買蛋還得如此費工,請問製造日期是印開心的嗎?


《鳥事如煙 劉志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咖啡王子蔡大哥 的頭像
    咖啡王子蔡大哥

    【東森消費聯盟元年】➡️東森ecKare➡️播播商城 boboMall直播電商分潤平台招募創始會員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