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暑假,小綠到宜蘭找我玩。我和另一位友人帶著她兒子大君到超市採購。從日常生活中觀察一個孩子的反應,是很有趣的事情。大君念國一,已經相當懂事,不過他真像災難警報器,還沒進去,他就開始杞人憂天:「糟了,停車場滿了。」
我要他幫我找個小櫥櫃,他看也沒看,就說:「這裡應該不會有這種東西。」「有的,因為我打電話來問過。」我說。果然,找到了我要的櫥櫃。
他又看著櫥櫃說:「這一定很難組合。我爸曾經把DIY的櫃子都釘壞了,結果就不能用。」把櫥櫃搬進購物車裡,他說:「好重喔,等一下我們會抬不動。」接著,購物車到了停車場,他看著車子說:「這個箱子好長,根本塞不進車子。」
擔任司機的朋友,終於開口跟這孩子說:「喂,你有沒有發現,你一直在創造問題,而不是在解決問題。」誰教他變成一隻小烏鴉的?
樂觀者身心較健康
聽了這話我不禁莞爾,這孩子的思考方式,還真的跟他的媽─小綠好像。小綠是悲觀主義者,她總是在提防還沒到的災難,熱中負面思考。
媽媽的思考和行為模式影響孩子甚巨。大嗓門媽媽往往有大呼小叫的孩子。媽媽往負面想,孩子也善於創造問題。
人生最好的投資,還是當個樂觀媽媽。言教不如身教。如果妳總是滿懷信心的動手解決疑難雜症,妳的孩子應該也不會是一隻遇事就躲進洞中的小老鼠。有個來自美國密西根大學的報告:樂觀的人較不容易中風。因為樂觀的人總是期待好運降臨,懂得在不如意時採取行動,比較不會挫折後自暴自棄。悲觀者會將憤怒化成負面因素,樂觀者會用正面態度為自己的怒氣找出口,身心比較健康,也比較有出息。
吳淡如《痛快人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