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特利
「秦瓊賣馬」是隋唐演義中,相當著名的典故,當中敘述了唐朝開國名將秦瓊,在功成名就之前,曾經生病落難、窮苦潦倒,以致於需典當愛馬兵器,以求度過難關的故事。由於秦瓊之後功成名就,甚至於成為了現今兩位門神(另一位為尉遲恭)之一,所以「英雄有落難之日,秦瓊有賣馬之時」,就成了民間用來敘述有時成功人物不免有「虎落平陽」的經歷,以及鼓勵落難英雄的用語。
按正史《舊唐書》記載,秦瓊,字叔寶,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人,為唐開國凌煙閣24功臣之一。他勇悍過人,先後投靠過隋朝的來護兒、李密、王世充等將軍,直到與程咬金等人投入李世民(後來的唐太宗)帳下,才真正開啟了他沙場爭先、揚名立萬的輝煌人生。
秦瓊賣馬出自《隋唐演義》,描述他曾因病落難潞州,窮到連飯錢也付不出來,不但典押了隨身兵器,連自己的坐騎黃驃馬也得出售以籌盤纏。
但英雄落難時,與常人同樣有倒楣的時候,好馬想賣也賣不掉,最後終於幸運遇到一位老者同情,指示他去找當時名將單雄信,才度過了難關。
此段雖未見於正史,但賣馬前後的經歷與正史相符,想來就算未必真有賣馬,秦瓊也必然曾經經歷一段相對潦倒的過程,後來才功成名就,成為唐朝開國元勳。
不論個人或企業,我們都有可能在成功之前,經歷類似「秦瓊賣馬」的不得意階段,於個人,可能有聯考不順利,初入社會求職不順利,或者初期工作未能發揮的階段;於企業,可能有產品開發不順利,人才招聘不如意,甚至營運資金短缺的窘境。但關鍵在於,有人的「落難賣馬」成為後來成功之後,拿來述說的當年往事;而有人的「落難賣馬」,則成為之後不斷重複的處境。
「好漢不怕出身低」,「英雄不免有落難賣馬之時」,關鍵在於我們能否儘快突破困境,走向下一個可以發揮的舞台;短期的不如意,可能是運勢不佳,也可能是我們的方法或方向有偏差;儘快修正方向與方法,加快腳步突破困境,或可避免「持續賣馬」!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