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

小 犬剛成為醫學系的新鮮人,這對我們沒有習醫背景的家族來說,是一件很新鮮的事。

 

長輩先是一陣自我感覺良好,認為拜基因遺傳所賜,晚輩才有今日表現,與有榮焉的二舅語出驚人:「都是我教出來的啦。」明明他平日忙碌,連自己小孩都自顧不暇,一味急著搶功。大家又認為,考上醫學系是脫穎而出的人生勝利組,未來無可取代的專業形象,備受敬重的社會聲望,隨之而來享受不盡的富貴榮華,彷彿拿到什麼入場券,人生可以從此平步青雲。

但,升天到雲端待久了,終於有人開始俯瞰谷底,點出殘酷的現實:現行健保制度下,醫生待遇大不如前,光環已經退盡,除了三餐不定時,還得一飯三吐哺急於奔命。尤其住院醫生十八小時超長的工時,日夜值班不停,一覺到天亮根本是奢望,真正熬出頭到獨當一面的主治醫生,往往已經三四十歲了。更別說消費意識高漲,醫病關係緊張,醫療糾紛屢見不鮮,披上白袍,無異是血汗勞工。

作為家族成員裡第一位準醫生,對於排山倒海而來的正負說法,總是維持他一貫的淡定,或說是冷眼旁觀。至於升格醫生媽的我,竊想他是視為耳邊風的。從醫之路,他才剛剛踏上,眾人卻好像都走過般,想要導覽沿途風景。我想,這就是沒做過醫生,也自認看過醫生的心態作祟吧。

聚餐的時候,大家急著問:以後要讀哪一科?見他搖頭不答,外婆說了:「耳鼻喉科好,我一輩子鼻子不通,就靠我乖孫了。」大舅發言:「應該念直腸外科,大舅的痔瘡開過刀還沒根治,讓我的內痔外痔統統交給你治。」二舅不甘示弱:「皮膚科不錯,我的肝功能不好,常常皮在癢。」小阿姨說:「再怎麼說也是醫美當道,以後找你雷射去斑,一定給我半價優惠。」我聽大家聊得熱絡,順勢說了:「媽的眼睛要緊,乾眼外加畏光,首先考慮眼科吧。」至於大家長阿公,則幽幽地說:「我年紀太大,不管你讀什麼科,我可能先掛了,所以掛不到了啦。」

平時,大家對於老病一事多是無奈,未料家有醫科生,多年宿疾卻成了爭寵的優勢。誰喜歡涉足醫院呢?但有了醫科兒子後,我換了一副新的眼光重新看待這個地方,一個集合生與死的所在,有新生的喜悅,也有離世的悲痛。醫院給我的感覺,一向是忙碌,甚至是緊張的,重症病房裡的醫生有一個笑話,「你不去看病人,病人就死給你看。」那也是人命關天,分秒必爭的地方。

醫院絕對不是多麼理想的工作環境,年輕的時候就要看盡生老病死,最青春最精華的歲月都要在此度過,醫生其實是積功德,做好事的工作。

「以後找你兒子健檢就好了喔。」不喜觸自己霉頭的人,如是對我說。「一定給我優先加掛喔。」另一個對自己健康抱最壞打算的人,拍著小犬肩膀,好像已經事先受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