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4兄弟合作擴大家業 年銷千萬
2015年11月23日 小農江弘業從台北返鄉台東種釋迦,再從台東把水果賣上台北。康仲誠攝找回認同
台東釋迦小農江弘業,是家中唯一大學生,父母親從不希望他務農,因這是勞力密集的夕陽產業,5年前他決定從繁華台北返鄉台東卑南,發揮業務專長,4兄弟分工合作,把阿公時代就傳下來的60年家業,發揚光大。
授粉後一星期的釋迦幼果。業者提供在2009年八八風災期間,看著父親北上看病憂心田裡被打落的釋迦,觸動了江弘業遊子歸鄉心弦,「很辛酸,覺得是該回去幫忙的時候。」當時擔任藥品業務9年,身為長子的他心想:「與其替公司業務煩惱,不如替自己的家業操勞。」
釋迦種植相當費工,圖為授粉。業者提供保存期短超麻煩
從小在釋迦園幫忙,江弘業對農事不陌生,但他也坦言北上求學就業、內心一直逃避返鄉,「小時候最喜歡下雨,不用下田幫忙。」家中4兄弟中,初始只有么弟江鴻牧留在台東務農。
釋迦,是一個相當「麻煩」的農作物,主因保存期短,一旦到消費者手中太軟、賣相不好。
「以前父親交行口(批發),青青的就要剪下來,軟果送人吃。」江弘業的父親與眾多老農困境相同:苦無通路。
台東鳳梨釋迦,保存期長,近年躍升台灣外銷水果第1名。康仲誠攝4年農藥零檢出
一改過去只能交行口、拍賣,2年前江弘業開始發揮跑業務精神,參加農產品展售會、直接與消費者接觸,從台東開始,今年6月周末就北上花博園區展售,帶進宅配、送禮等客層。
在花博平均每周末可進帳2~7萬元不等,但光從台東運上台北的水果運費、旅費、車費就要近萬元,但他從中發現,自己非常喜歡面對人群,3成熟客回流,讓他深受激勵。
「直接面對消費者,更了解民眾對水果的需求。」他在攤子上與客人互動發現,民眾吃釋迦非常怕農藥殘留,他學會向消費者說明4年農藥零檢出、田裡減量噴灑農藥方式。
近年大弟江宏基、二弟江鴻吉也從銀行等行業返鄉,兄弟各自看管農地種植,同時又合作銷售、分級包裝、選種,不只種釋迦,2013年獲台東釋迦競賽評鑑冠軍,近年也加種火龍果增產值,兄弟合計8甲釋迦園、5甲火龍果園,年產值上千萬元。
忙1年淨利2成
「但農事成本不低,父親早期不用套袋就可採收,現每顆都需套袋,剪枝、開花、人工授粉等細節都需要人力成本,十分費工。」一年到頭忙碌,淨利2成。
他曾試著延長釋迦產品壽命,發想食材入菜、但加熱變苦不搭味,試做成釋迦酒、卻有苦澀味不適口,後來試著做成釋迦冰,相較其他水果,釋迦水份少、多籽工序繁,但總算也讓他試出另一種可能。
在他心裡:「它養我長大、供我念書。」他對釋迦的濃厚感情,因歸鄉找回認同。
【江弘業小檔案】
年齡:1967年出生(48歲)
學歷:文化大學觀光系
經歷:曾任飯店櫃台、主管及藥廠業務,2010年返鄉種釋迦
年產值:兄弟合計13甲地、1000萬元(利潤200~250萬元)
近期展售會:每周六、日台北花博農夫市集(圓山站1號出口)
宅配電話:0978-980-514
【大目釋迦買氣旺 鳳梨釋迦陸客愛】
【潘怡靜╱台北報導】「原本答應交給客戶400斤火龍果、結果採收前,有280斤都被鳥襲。」江弘業深刻體會看天吃飯的不確定性,因此在銷售與種植上,有一番「雞蛋不放同一籃」的兼顧策略。
在釋迦種植上,除台灣人愛吃的大目釋迦,近年也增種陸客喜愛的鳳梨釋迦,前者產期8月至隔年2月、後者產期11月至隔年4月,除有助農事安排,鳳梨釋迦價格較好,不定期也透過政府舉辦的展銷售,銷往中國市場。
加種人氣火龍果
在通路開發上,除鞏固原有果菜拍賣市場,利用展售會自產自銷,兼顧批發與零售,除可均攤利潤高低,也能調配水果銷量,同時製作冰品延長水果銷售壽命。
「考量有的民眾根本不吃釋迦,加種火龍果,近年在消費市場較受歡迎的水果。」火龍果產期從6月至年底,剛好又搭上釋迦淡季,此番一兼二顧,對抗水果種植可能產生的各種風險。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