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你在一輛失控的電車上,如果你什麼都不做,車子會撞死直線軌道上的10個人,但即使你可以扳動軌道控制扳手,讓電車轉彎,電車也會撞死側邊軌道上的一個人。這時候你該怎麼辦?」

哲學家向來喜歡提供令人煩惱的道德兩難問題。上面這個問題最初來自哲學家福特(Philippa Foot),在哈佛哲學教授桑德爾(Michael Sandel)發表「正義」系列開放課程之後,被發揚光大。哲學家很習慣用這些虛擬的「思想實驗」(thought experiment)來釐清人的概念和立場。不過,不熟悉哲學思考方式的人,有時會認為這些思想實驗虛構得不切實際,例如:「拜託,如果我真的在電車上,高速衝向別人,這時候哪有時間去想這些抉擇啦」。哲學家通常把這類抱怨當成是在指責思想實驗的設計不夠真實貼切,使得一般人不容易進入情況去思考哲學問題。然而,有時候我們會發現,在哲學家把思想實驗的內容改得更貼近生活之前,我們的生活已經搶先一步使得那些原來看起來不切實際的難題,成為我們必須解決的問題。

電腦自動車如何選擇

近年來關於「自動車」的討論和新聞越來越多。Google已經實地證明電腦駕駛的自動車具備在都市長途行駛的能力,而各種研究報告也指出,自動車比人駕駛的車輛製造更少污染、消耗更少資源,同時也更安全。我們可以說:自動車進入市場,已經是可見的未來。

然而,在實現這個未來之前,我們其實有很多道德問題需要面對。雖然有研究指出自動車可望降低90%的交通事故,但這並不代表自動車能將事故率變成零。因此這個問題需要解決:當自動車「發現」自己陷入「要嘛直行撞死10個人,要嘛左轉撞死一個人,要嘛右轉撞上牆,犧牲車上的人」的有限選擇時,它應該怎麼辦?

「怎麼辦都無所謂,因為它是電腦啊,電腦沒辦法替自己的選擇負責。」不會是好答案,因為電腦的選擇其實不是電腦做的,而是設計電腦的人做的。如果你的電腦被設計成一打錯字就重開機,你會知道對電腦發脾氣沒有用,而是要去打客服電話。然而,生產自動車的公司們,該如何決定該怎麼設計自動車的中控系統在這些情況下的抉擇?或者,政府是否該動用公權力,來限制這些公司只能讓自動車選擇某些抉擇模式?

在原版的電車難題中,或許你會抱怨正常人不可能在如此急促的時間之內好好思考,但對於新版的自動車難題,我們時間可多著,因為這些自動車在各種情境的演算公式都決定之前,是不會上路的。

為了處理這個問題,法國心理學家巴尼芬(Jean-Francois Bonnefon)將相關的哲學思想實驗設計成問卷,希望了解一般人對於「以法律去規定自動車犧牲乘客、拯救路人」的接受程度。巴尼芬的研究,是哲學的具體運用,也證明了哲學家的空想並不只是空想,可能只是時候未到。

朱家安《概念專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