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近來緬懷青春的電影,似乎都引發人的回憶或悵然,但其實青春是一個經歷,只是一段人生時光,說來每個人都擁有過,只是在青春時看不清青春面貌,就像女作家莒哈絲的經典名言:「18歲的我,就老了。」

人總是得待青春燃盡,才看見原來自己也年輕過,看著滿園春色唯獨自己凋零時,不免想要抓住青春尾巴,這也是為何美容業如此盛行。

但亞洲女人的青春特別短,因為社會價值觀箝制之故,30幾歲拉警報,40多歲多半退出婚姻市場(女大男小的特例不談),概因亞洲男性在擇偶條件上還是蠻落伍的、蠻原始的:還在生育功能取向。

因此女生在此社會氛圍下,很自然就會縮短青春期,或者在青春期時特別焦慮,有危機意識,常導致無法專心工作(因此到了要邁向大師等級時,女生領域就顯得少多了)。女生到了某個年紀,也多傾向青燈古佛的修行。

38歲美女 被退貨

不過說真的,修行倒未必,學著慈眉善目是真的,因為到了有些年紀,氣質才是王道。問題是人畢竟不是花朵,難道時間感得依照他者度日?說來殘酷,台灣真的是如此,放眼看去,我周邊多少美麗智慧女子多半單身,只因在青春期沒有遇到想婚對象而未婚,但多年未談戀愛者竟也不少。我的外國男性友人覺得台灣女生很優秀,但卻很可憐,因為在德國在歐洲,大體而言,他們不太會關心年紀,他們關心的是:「這個人」,這個人是否是他愛的,是他想在一起的。

我跟朋友說這思維不管用,因為年齡與外貌擇伴導向,已經使台灣男性弱智了,也使台灣女生永遠活在沒有安全感的「年齡與外貌」世界。我有個朋友想介紹女朋友給一位男性建築師友人,未料這47歲的建築師第一句話問的卻是:「她幾歲?」她說38歲,結果建築師朋友就回絕了,朋友嚷嚷叫著你連見都沒見,她雖38歲,可是很漂亮,很優秀。結果建築師朋友回答說:「我隨便都可以交到27、28歲的,我為什麼要交38歲的?」

對比之下是:我有個外國朋友常常在晚上聚會會消失一個小時,有次忍不住問他,他才說因為去打電話給他的女友,他們相差20歲。我說啊你女朋友才27歲啊。結果不是,他說他的女友67歲,你這可是「亞洲思維」。

沒錯,我也犯了亞洲思維。但周邊很少有他這款超越年齡思維的男性啊,且「剩女」這個詞也污名化了未婚者!

《風月小報 鍾文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