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失智症的照顧--認識失智症(文:謝美惠護理長)
一、什麼叫做失智症?
「失智症」即俗稱之「癡呆症」,此病症與一般所謂正常老化有很大的不同,係指全面性的心智能力逐漸喪失,包括思考能力、記憶能力、判斷力、知覺、時空感、理智、學習能力、及解決能力,而病人本身並未感受到以上感官知覺的改變,仍保持意識清醒、身體功能良好,甚至仍具警覺性。由於此類病症為心智功能喪失是無法回復的,病情發展到最後階段,心智功能會完全喪失。
  造成失智症的疾病有多種,其中以阿茲海默氏症為最多〈約占百分之六十〉;其次為多發性腦梗塞失智症〈因多次腦中風所造成之失智症〉;再其次為較少見而可以治療的各種失智症,如硬腦膜下腔出血、良性腦瘤、甲狀腺功能過低及抑鬱症等。巴金森氏症患者中約有百分之十會合併有失智症。所以當診斷為失智症後,醫師會對患者作各種檢查,如血液檢查、腦部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等,以找出是何種疾病所造成的失智症而對症治療。
  目前台灣約有四萬至六萬名失智患者,但實際經鑑定為失智病持有身心障礙者身分約七千位左右,絕大部分患者都在家中接受照顧。一般而言失智症的病程短則兩年,長可達十年以上,平均約在八年左右,因此如家中有失智症之病人,要如何尋求適當之照顧資源及管道,成為病人及家屬是否能在有尊嚴及安全的環境中度過難關的重要依據。
二、失智症十大警訊
◎記憶力衰退或異常
◎無法操作過去熟悉的工作
◎說話表達困難
◎對人物、時間、地點感到混淆
◎判斷力警覺性變差
◎無法思考複雜的事務
◎東西擺放錯亂或亂藏
◎容易激動、發怒或有攻擊行為
◎個性急劇改變:有時會變得疑心病很重
◎對生活事物失去興趣
所以當有以上症狀或老人家對於記憶力衰退的抱怨都是值得家屬重視的徵兆,應帶患者就醫並作進一步的檢查,以便儘早診察是否有早期的老年失智症,並給予合適的治療。
三、失智症照顧技巧
照護失智症患者的主要目標,在於維持病人的尊嚴,及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使其免於進一步的退化,其過程既艱辛又漫長,所以需要相當大且持續的愛心、耐心才能勝任。
 失智症的照護有別於一般失能老人的照護,需儘可能了解每一項問題行為的成因,並善用各種資源,建立一個生活常規,可以減少日常生活產生混亂的狀況,並讓病患有較多的安全保障。雖然生活常規很重要,但是同時也必須注意讓所有的常規都盡量符合病患原有的生活方式,因為太多的改變會造成病患生活狀況產生混亂,最好在病患尚有判斷能力時,讓他們一起來設計適合他們日後的生活方式,接納他們,以愛心及耐心幫助他們活出有尊嚴的生活。
 我們可從認知、身體、心理三方面來探討失智照護的原則:
1.認知方面
近期記憶喪失的照顧措施:
*為了偵測患者安全是否受到威脅,應避免考驗失智患者對現實的認知,除非患者
自己要求。
*運用懷舊或確認療法,以患者所能掌握的記憶及感受,來與患者互動。再者照顧
者需瞭解,行為可能源於過去或目前的真實感受。
*喪失選擇與下決定的能力:協助失智患者選擇,但不要強迫他。簡化選擇決定,
並嘗試提供患者能自行處理問題的有利選擇。
*混亂的情緒:應避免與失智患者對抗,善用其健忘的特質,轉移其注意力,如:
建議喝杯飲料、改變話題、移除壓力源,即在安全無顧慮下讓患者維持自主。
*溝通問題:最重要的是接納的態度,瞭解病人不是故意製造問題,實肇因於疾病。
*幫助病人溝通的技巧:注意病人的音調、姿勢,並推測他的感覺,保持視線與病
人接觸。
*幫助病人心理的技巧:控制四周的干擾到最小程度,說話速度要慢,使用簡短熟
悉的語句,一次只說一件事,使用非語言溝通。
2.身體方面
*營養方面:注意口腔衛生及牙齒功能,維持均衡營養。
*作息時間:儘可能配合病人,來訂出規律的作息時間。
*運動方面:瞭解病人生病後,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有計劃的協助或鼓勵作一些病
人能勝任的運動,以避免廢用症候群的出現。
*社交活動:儘可能保持或提供新的社交活動。
*安全方面:提供安全的環境,並隨時注意病人行蹤,以免發生意外。
3.心理方面
*儘可能瞭解病人個人的感覺、需要、情感及個別價值觀。
*給予病人情感支持。
*要瞭解病人的問題行為、溝通出現問題是因病造成,絕非故意。因此愛心、耐心、
接納病人是失智照護人員的基本必備要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