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頓點來得突然,35歲那年,設計師劉孟宜因為一場嚴重車禍,被迫離開職場。半年的休養期讓她靜心思考未來:自己該往哪走?能為故鄉做些什麼?而童年記憶中的木工廠影像,變成了依歸與方向。她出身豐原地區,從小看木器加工從風光走到沉默,決定以自己的工業設計能力,串連在地老師傅技藝,以簡潔風格加上量產能力,賣好用、實用且一般人消費得起的木器,讓師傅們的好手藝,有重新被看見的機會。
療癒系小物和食器,是當下文創最夯商品,樂樂木推出的「橡樹子」能把玩、能嗅聞,因玩趣與溫暖質感而熱賣。
記憶是一種很玄的東西,即使故去20多年,38歲的「樂樂木」老闆劉孟宜,依舊記得民國70~80年代,故鄉豐原的街上那些曬木頭、車木頭的影像。
木屑微塵在空氣中游移,無所不在,彷彿黏著在皮膚上,烙下她對木頭的溫暖記憶,甚至,成為她的人生方向。
人生頓點 創業起點
「我喜歡木頭的質感,有溫度、好塑型,以前工業設計要做模型,用的材料除了泡棉之外,就是木頭。」頂著工設學歷,她前後待過不少傢俱公司,直到3年前結束工作,前往台北幫忙朋友策展。
身為台中人,習慣日日好天氣,她哀怨:「台北怎麼天天下雨?」好不容易放晴,第一次不開車、改騎摩托車上班,竟就發生嚴重車禍。她因骨盆斷裂,不能久站也不能坐,休養了半年,「生命有個頓點在,會讓人思考自己想做什麼?」她觀察設計這一行,創意需求大,經常熬到半夜才回家,「在一個公司體系底下,我可以做多久?」
過去也曾思索創業,並承諾人生到了35歲,「就要作自己的設計」,籌劃著開咖啡館、餐廳。但車禍打亂規劃,她回家、回到故鄉,最熟悉的正是童年與過去工作接觸的木工廠。
透過設計 傳老手藝
「東勢和豐原地區以前是大雪山林場運輸集散地,我家旁邊就是儲木池,但印象中沒有木頭、只有魚。」原來曾經風光一時的木器加工業,因林務局禁伐而逐漸式微,這些有著30~40年經驗的老師傅,只能轉接日本過來的少量訂單。
她想做的,是透過現代設計串連在地老師傅,讓這些美好的手感工藝保留下來。剛好文化部鼓勵文創工作者走入產業聚落,她爭取到50萬元補助,成為最初創業基金。
50萬來的不易,她不敢花錢租工作室,幸好東勢林業木藝協會的大哥、大叔們出借場地,她則以免費開發回報,合作的老師傅們也經過長期磨合,逐漸找到默契。
劉孟宜笑說,老師傅有自己的美感,設計圖純粹只是車出斜角,但師傅們會天外飛來創意,多車1道弧線,因為:「人家葫蘆、聚寶盆,都是這樣車的啊!」她的設計也常被認為太素、不夠花俏,或和傳統木器距離太遠,「他們看到麵包砧板,以為是粿印要拿來蓋粿,有點無法理解。」
然而這些磨合,都沒有跑通路來得挫折。因為當初為衝展售點,沒有立下契約,她以為創作人與通路有革命感情,卻常因後者追求利潤,擅自提高抽成,關係生變,最後只能撤回部分通路,不求多,改重質。
網路磨劍 品牌發光
倒是登上設計師網站Pinkoi,花1年時間磨亮品牌,簡潔設計被消費者看見,還有咖啡館、百貨公司透過網路找上門下單,「有時臉書丟個訊息就說要訂多少量。」
其中樂樂木經典商品——以東勢在地果物為發想的「蘋果小姐」胡椒罐,不但被新光三越百貨選為卡友禮,購買顧客也包括知名設計師蕭青陽,成為鼓舞的力量。
這讓她不辭辛勞奔波在工廠之間,為老師傅們串起一個可以有所發揮的平台;讓她堅持好用、實用且消費得起的產品設計;也期望讓人們戀戀樸質手感,讓故鄉木器的美好時光,繼續。
【劉孟宜小檔案】
年齡:1976年出生(38歲)
學歷:朝陽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畢業
經歷:
28歲 鋁製、木製家具家飾公司設計開發
33歲 北上協助朋友從事策展工作
34歲 台灣工藝競賽入選,獲文建會補助生活美學主題展計畫
35歲 連2年入選文化部核心創作者進駐文創聚落計畫,成立樂樂木實業社
【店家資料】
電話:(04)2270-5258(周末休)
臉書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LeLeMu
網路販售點:http://www.pinkoi.com/store/lolowood
實體通路:新旺集瓷(鶯歌)、細木作愛好者平台(台北)、好的(台中)、環球百貨左營店(高雄)、林百貨(台南)
【營收概況】
創業成本:50萬元
(2011年文化部專案補助)
旺月營收:7~8萬元(年底)
淡月營收:3~4萬元
留言列表